“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以来,全市上下把推进“双减”作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尽管如此,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部分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生为分数埋头苦学,教师为升学指标钻研命题规律,师生长期处在高压备考环境下,不仅加重其心理负担,更不利于长远发展。


     建议1、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补充说明:参考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先行经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计分性考试科目、等级性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三类,强化综合素质评价:1.计分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成绩以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2.等级性考试科目包括地理和生物,2门成绩以等级的方式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成绩用于毕业,并在升学考试当中参考使用。其中: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录取参考科目成绩均须达到D级及以上;被示范性普通高中(包括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和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考生,录取参考科目成绩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3.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信息技术、音乐、美术,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并在升学考试当中参考使用。
    建议2、规范课程教学
    补充说明:一是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落实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课程的规范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二是教育部门要强化管理监督,以“督”提质,以“导”促能,抓好课程建设,细化管理措施,推动学校有效落实“双减”与“五育并举”各项要求。
    建议3、提高命题质量
    补充说明:命题要遵循教材,立足新课标,做到学什么,考什么,以学定考,杜绝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试题比例,合理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应用性试题比例,降低日常考试频次,重点考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应试压力。
    建议4、完善招生录取模式
    补充说明: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学校可以在政策规则范围内,依据学科特色提出学科目标的达标要求,合理利用招生自主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有特长的学生在适合的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进一步优化招生录取模式,畅通学生升学途经和成长路径。


提案者: 黄婉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