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人类福祉的根基,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东莞农业占GDP比重不到1%,农业产业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也相对落后于国内部分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水平。目前东莞农业生产空间会保持相对稳定,有限的农业生产面积品质提升只能依赖科技创新。目前,东莞经济发展模式从生产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东莞农业也要与城市特色深度融合,才能高质量发展。
  东莞农业科技创新困境分析:
  资金来源不足: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传统观念和市场风险较大,导致了农业科技的融资相对困难。目前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市科技局的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重点项目),农业科技项目占比很低。2023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第二批)立项105项,其中只有7项涉及农业。2023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第一批)立项110项,其中只有2项农业相关。2021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重点项目立项 119项,其中只有5项农业科技项目。2021年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从2022年起每个项目只资助8万元,不仅每项目资助金额减少,农业科技创新资助项目数量也少。
  缺乏配套政策:良好的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当前农业科技研发政策停留在传统的补贴和奖励模式上,缺乏对创新性项目的进一步扶持。考虑到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定位,以及农业科技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应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稳定支持比例,采取竞争性为主的经费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缺乏高水平科研平台:东莞地市级科研单位因科研平台低、综合竞争力弱等原因,很难竞争到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作为地市级科研单位参与国家、省级的项目也不多。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科研平台仅有“东莞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无省级或以上的科研平台,在申请省级科研项目时硬件条件不够,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往往处于辅助角色,缺少当主攻手的竞争力。
  解决方案建议:
  第一,扩大资金来源,为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挥财政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资助金额量和比例均有提高。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风险投资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农业科技研发中来。
  第二,配套政策支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完善农业科研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评价,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并给予稳定的经费保障,支持科研人员长期追踪研究,为最终实现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第三,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加大涉农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增强涉农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质量。加强地市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与省级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鼓励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创新平台,加强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为科研人员及时追踪、了解农业科技创新前沿创造有利条件,为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基础。

     建议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特别是以财政为主要且稳定的投入来源,探索多元化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农业领域科技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
    建议2、配套政策支持,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完善农业科研评价机制。
    建议3、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有序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围绕生物育种和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提案者: 黄子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