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1年12月发布《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面对中央对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意见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任务,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存在产业复杂、产业协同程度低、能源转化低、碳排放高、污染集中、风险源多等挑战,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降碳减污是一项重大研究和实践课题。结合现状,东莞产业园区存在以下问题:1、园区使用再生能源占比小,能源转化效率低。园区以工业负荷为主,终端用能形式主要为电、热、气、冷等,除了部分园区企业装有光伏发电系统外,园区用电基本依赖电网电力,而电网电力65%以上依赖化石能源。同时园区企业用汽需自备小型天然气锅炉,转化效率低。2、园区环境系统薄弱。园区缺乏“能—水—污”协同的共生体系,企业无节能减污降碳意识,自行处理产生污染物,造成工业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多、污染物产生量大、治理成本高等问题。3、园区产业协同低,同质化特征明显。近来年,各地区纷纷开展“工改工”项目、“工业上楼”项目,但部分改造项目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相结合,导致园区规划不完善、定位不明确,改造布局分散、项目品质参差的问题,造成阶段性园区供给过剩、产业协同程度低,不利于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建议1、依托造纸企业资产,就近建设或改造产业园区,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及产业协同程度。
补充说明:根据东莞市政府要求,造纸企业已全部完成煤改气工作,建设好相关设备,但使用天然气作为造纸能源会增加东莞造纸企业极大成本负担,据测算,100吨煤汽电产量约约定4.4万立方天然气汽电产量,2023年1-11月每吨原纸煤炭成本为341元,若以天然气代替煤炭,每吨原纸成本将增加557元,占销售单价20%。东莞造纸企业若强制使用天然气,成本远高于外省产品,倒迫东莞造纸业停产、退出市场,建议尊重本地传统产业条件,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允许造纸企业使用煤炭,与外省造纸业公平竞争。同时,园区可依托造纸企业富余的天然气热电设备资源及污水处理设备资源,实现集中供热、集中处理污染,园区企业使用蒸汽将更优惠、更稳定,产生的污水、固体废纸也可归集到造纸企业处理(视每个企业的设备条件确定)。当地政府兼顾产业结构,有规划引导用汽企业(如食品企业、纸板企业、新型环保建材企业等)聚集到园区,集中供气供热供水,集中处理废气、废水、固废,提高能源效率,实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
建议2、盘活园区周边闲置的光伏资源,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
补充说明:部分企业房顶面积大,但用电量小,部分企业房顶面积小,但用电量大,企业光伏发电“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不能有效利用好闲置的光伏资源,可考虑允许园区用电量大的企业租用接壤的闲置房顶资源进行光伏发电自用,余量上网。同时电网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