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立足制造业强市、千万人口大市的实际,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服务民生和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营造尊师重技良好社会氛围,全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今年,我们对长安主要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我镇各项人才政策尤其是“长安技谷”建设以来,技能人才队伍整体得到提质优化,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高层次人才不足、技能人才数量短缺
  以长安为例,据统计显示,长安镇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10060人,比例不到1%,制造业技能人才缺口67.34%。自动化操作、高级模具工等工种的技能人才短缺较为突出。按技能等级分,高级工缺口占48.2%,技师缺口占35.9%,高级技师缺口占25.9%。长安镇10家企业成功设立博士或博士后工作站、9家企业成功设立东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企业设立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占全市数量1.96%,存量偏低。
  二、人才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
  一方面,高低层次技能人才比例失衡。初中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技能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而合理的技能结构为“橄榄型”;另一方面,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通用工种多,技术性强的技能人才少;计算机、信息网络、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比较匮乏。第三方面,缺乏高端研发人才。高端研发人才决定了企业在的技术创新、行业话语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更新,这一矛盾将更为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镇经济发展。
  三、缺乏能够长期为本地提供稳定人才供给的高(职)校、产业学院
  长安镇唯一的中职学校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升学率为90%以上,不能向长安镇输送就业人才。东莞理工先进制造学院每届人数300人左右,留长安就业不足100人/年,也无法支撑长安技能人才需求。
  四、人才薪酬福利待遇不高、住房与子女教育解决困难
  技能人才的实际待遇月薪酬8000元以上的仅占比7.8%。人才对于企业培训工作满意度仅58%。

 建议1、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打造青年人才“引聚留”強磁場
    补充说明: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做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围绕“各类人才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提供订单式服务保障,如每年初为各高新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开设政策解读说明会,缩短人才子女从申报入学到确认入读学校的审核时长,加大三限房、人才房的供给数量等,着力解决人才最关心、最急切的“关键小事”。
    建议2、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推進青年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补充说明:据数据统计,本地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且留学校所在地就业比例高达60%~70%。建议进一步加强本地校企合作,提升高职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升级及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在对口高职院校成立定向班,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体验引导,吸引学生毕业留在本地企业发展,把企业培养环节迁移。
    建议3、结合东莞产业结构,推进“多链”融合各类创新资源。
    补充说明:建议由政府牵头,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条件,进一步引进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推动本土企业现有研发平台提升能级,谋划打造省级、国家级科创平台,深化高新区、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孵化和建设,推进“多链”融合各类创新资源,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加速发展。

提案者: 李燕琴,张品光

我局收到该提案后,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该提案由我局和住建、教育、人社、科技部门分办。经认真梳理相关规划政策文件和相关工作情况,我局已形成答复文件,并将有关建议吸纳进我局下来的政策规划中贯彻落实。(发展和改革局)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