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双万”城市的东莞,是座典型的旅游消费输出城市,市民长期受“去哪玩”问题困扰,文旅康体消费动能巨大。当前,东莞水文旅康体项目建设能力的不足,已严重限制了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抑制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莞沿海通江,湖库遍布,“水经济”资源丰富,但由于对发展水经济认识不到位,将水资源与保护等同起来,过分强调水治理,忽略了水的经济属性,存在“不必转化”“不用转化”“不敢转化”的心理。加上对水资源家底不清,水文旅康体项目建设缺乏深度和广度,“不会转化”本领欠缺,导致“水”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水经济效益不明显。

    建议1、一是建议将水经济上升到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补充说明:紧紧围绕广东省委“1310”部署,依托东莞水经济资源优势,跳出“以水治水”的传统保护思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为媒、以水为脉,着力推动水蕴含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变,资源配置由粗放分散向高效集约转变,涉水产业形态由“低、小、散、弱”向“高、大、聚、强”转变。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引领、统筹协同的现代化水经济发展体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城市美丽、人民幸福、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建议2、二是建议高规格高标准推进水文旅康体项目规划建设。
    补充说明:依托东莞水资源禀赋,深挖水文旅康体项目提升城市活力和拉动经济的潜能,因地制宜推进项目规划建设。一是高规格打造环威远岛滨海旅游度假区。通过整治修复威远岛海滩,提升新湾渔港规划建设,整治提升太平水道沿岸湿地,加快建成狮子洋游艇俱乐部,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丰富环威远岛滨海旅游资源。通过打通长堤路,修建环岛观光碧道,开通水上巴士等方式提供便捷多样的出行选择,将展馆、炮台、渔港、沙滩、游艇基地等串珠成链,形成群聚效应。二是高规格建设水上休闲运动中心。充分挖掘穗丰年水道河长、面阔、深足、无航运干扰的优势,统筹相连河涌及沿岸陆域,开展浆板、皮划艇、龙舟、垂钓、水球、冲浪、河道漂流等水上休闲和运动项目场地建设,提供休闲体验、科普学习、日常训练、运动比赛等全方位服务,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水上休闲运动中心。三是融合打造“三江六岸”夜东莞。结合当前“三江六岸”景观提升规划建设,融入灯光造景、水幕景观、康体娱乐、文创体验、都市露营、江河游轮路线等元素,进一步丰富水经济内涵,让滨水空间回归城市生活核心,让水经济点燃城市活力。四是打造水乡田园游憩亲子乐园。融合农耕文化、渔猎体验、果蔬采摘、花木观赏、虫鸟观察等元素,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打造成为都市自然教育的典范。五是稳妥推进湖库康养休闲。依托丰富的湖库及周边森林资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康养休闲项目建设,依托高新技术和循环理念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建成都市康养休闲的范本。
    建议3、三是建议强化政策配套支持。
    补充说明:一是由市河长办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洪水、通航、环境影响评价,赛事活动申报、通航安全保障方案评审等方面的审查审批事项,推动建设项目快速落地。二是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将水经济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与“三区三线”的有机衔接,保障项目用海、用地需求,鼓励农民将集体农用地、未利用地以合作联营或租赁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将水经济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基础设施白名单,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对水经济试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设置差异化贷款期限、贷款利率。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以商引商,大力引进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链立体化延伸,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提案者: 黄文进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97号会办意见的函
  市水务局:
  市政协委员黄文进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水文旅康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经济”的建议》(第20240297号)收悉。结合职能,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关于涉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202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约5.4万亩,淡水养殖产量4.44万吨,产值约9.87亿元。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虎门、沙田、谢岗、道滘、中堂、洪梅等镇。鱼类养殖品种中,主要以四大家鱼:罗非鱼、草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主,上述鱼类品种养殖量占我市鱼类养殖总量90%。特色养殖有所突破。全市特色养殖以龟鳖类、观赏鱼类以及笋壳鱼等名优特品种养殖为主,占养殖量总量10%,年产值约5亿元,约占水产产值的50%。其中,龟鳖类养殖面积约2000亩,年产龟鳖苗约3000万只、商品龟鳖约2000吨,年产值约0.92亿元,创建有国家级中华鳖良种场1家,省级乌龟良种场1家,龟鳖等多个品种的苗种繁育技术位居全省前列;东莞锦鲤产业发展迅速,全市观赏鱼养殖面积约1000亩,年产值3.63亿元。笋壳鱼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从种苗供应、养殖技术到市场流通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全市现有笋壳鱼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约1500吨,年销售额约1亿元。
  二、关于打造水乡田园游憩亲子乐园方面
  一是推介系列休闲农业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水乡地区的优势,打造农耕文化和稻田创意项目。近三年来,联合市农科中心、有关镇街农林水务局、社区及休闲农场打造11个创意稻田项目,其中水乡地区4个。推介2条以稻田画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并通过媒体宣传,吸引广大市民前往休闲观光及摄影爱好者采风摄影,带动休闲观光旅游消费。推介一批别具产品特色、休闲条件成熟、综合功能齐备的农业休闲观光点117个次,其中水乡地区43个次。于国庆前策划推出以火龙果、无花果、葡萄等精品水果休闲采摘旅游线路12条,进一步打响“田园郊享乐”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促进国庆黄金周及秋游旺季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消费,其中水乡地区4个。
  二是策划推介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线路。麻涌镇麻三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麻涌镇乡村休闲农业游上榜2019年“中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三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休闲农业创意项目和重要节假日时段,共推出以葡萄休闲采摘和稻田画观赏等为主题的50多条次不同季节的旅游线路。借助市内外新闻媒体、新媒体、公众号等开展系列宣传推介,“田园郊享乐”、创意稻田项目已成为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品牌,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
  三、关于鼓励农民将集体农用地、未利用地以合作联营或租赁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方面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和推动麻涌等水乡地区镇村加快统筹农地,规划建成了古梅生态农业园、创艺生态园、春田新绿科技农业园等一批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农业生产基地,持续有效推动我市水乡休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农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健全市级项目库,目前已建立桥头镇荷塘印象农业园、清溪镇云溪桃花源等16个农文旅重点项目库,其中水乡地区共有洪梅镇松湖优谷水渔业综合产业园、麻涌镇岭南盆景文化博览园、创艺生态园、古梅生态农业园、春田新绿农业科技园和万江街道花溪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6个项目进入项目库中。此外,通过落实点状供地,切实解决乡村产业项目经营配套用地问题。目前,桥头镇荷塘印象农业园项目用地成功出让,成为我市首宗点状供地项目,为下来持续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经营配套用地提供路径。
  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支持农文旅项目建设,促进水经济和三产项目发展,助力东莞“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一是推广水产养殖新业态。计划与中国水产研究院珠江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工厂化养殖等专家团队,围绕笋壳鱼、澳洲淡水龙虾、锦鲤的工厂化、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广广东佛灵湖都市农业有限公司玻璃温棚跑道式养殖等新模式。拟在中堂镇开展300亩澳洲淡水龙虾(锦鲤)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推动锦鲤“上楼”。进一步开拓锦鲤下沉市场,培育出适合在商品房利用鱼缸养殖的锦鲤品种,利用锦鲤“幸运”“美好”的生活寓意,推动锦鲤走进企业、走进普通家庭。二是深入挖掘东莞水乡农业农村特色元素,持续打造文化创意项目,宣传推介农业休闲精品旅游路线,继续唱响东莞创意农业品牌。三是持续加大对实施点状供地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力促水乡地区更多休闲农业点获得点状供地项目实施支撑,推动“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促进我市水经济发展。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

办理单位: 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滨海湾新区,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投集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