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塑胶贸易市场,樟木头镇集聚了7737户市场主体、超300家限上批发塑料企业,塑料市场年交易规模近千亿。然而据纳统数据显示,樟木头塑料年销售额数据流失严重。市场内的企业80%是家庭式、门店式的中小贸易商,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需建设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擦亮樟木头塑胶贸易市场的金字招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数据流失严重。目前樟木头塑料市场年交易规模近千亿,与余姚塑料城规模相近,但樟木头2022年纳统销售额仅有209.5亿元,本地纳统销售额占比不到20%,规模仅有余姚(760亿元)的三分之一,数据纳统面临较大制约。一是市场主体小而散,体量较大的贸易企业为了规避税务发票问题而拆分成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交割仓建设管理、行业规范经营都处于较低水平,没能形成规模聚合效应;二是龙头企业缺乏优惠政策叠加,面对我市与前海、南沙的税收优惠差距,多数贸易龙头企业仅在樟木头租用场地,但贸易结算不在东莞。
(二)本地贸易综合服务生态不健全。目前,塑胶市场内的企业大多停留在以买货卖货赚取价差为主的传统批发贸易模式,仓储、运输、保税、结算,保险、供应链金融等综合贸易服务业发展滞后,故而樟木头料市场本地纳统的销售额占比不到20%。比如,仓储大多都是“小散乱”的私人货仓,结算金融服务主要依靠深圳等地的头部供应链金融企业。本地仅有普拉司(线上报价交易撮合平台)、秦越(保税物流仓储服务)等少数贸易服务类企业,欠缺第三方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没有形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产业链效率低、成本高、上下游协同度不足。
(三)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没有形成规范标准的价格交易体系,商户报价不规范,线上报价平台-普拉司没有交易功能,无法核实交易的真实性,价格指数权威性不足。二是公共管理存在较大困难,政府持有物业比例较低,仅19.23%,以商户自我管理为主,管委会、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在企业准入、规范经营等方面很难起到强有力约束监督作用,市场诚信度受假冒伪劣塑料等影响较大,2022年共打击5宗售假制假违法行为。三是市场分四期建设,都是旧式临街商铺的建筑形态,布局不合理、产销储功能混杂、物流设施配套不健全。
建议1、建设现代化塑料物流贸易园
补充说明:推动交易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发展促进交易与物流、仓储、保险、金融、改性研发、检测认证等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连接的大宗商品交易体系,将贸易带来附加增值服务留在本地,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能级,从货物交易集散地向交易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升级发展。
建议2、导入新业态的贸易服务标杆
补充说明:一是积极争取导入期货交割交易功能,创新现货交易平台与期货交易所联动发展模式,促进期货经纪业务集聚发展。二是搭建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在线交易、第三方支付清算、仓储运输、融资服务等数字化系统,实现交易全程可视化、可追溯、可管控,打造数字化管理示范。三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强化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及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供给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供应链金融本地龙头企业。
建议3、打造规范化管理的品质标杆
补充说明:强化政府介入指导,建立完善的市场和行业规范管理机制,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制定完善的市场管理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退出规则等,加强行业规范管理,通过规范技术和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建议4、建议争取市级政策支持
补充说明:为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标杆式现代化的塑料贸易集散中心,建议高规格、高层级推动项目建设落地,向市级部门争取土地、人才、资金、税务、补贴等多方面支持,为项目建设强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