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东莞出台了《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四五”规划》、《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规划和政策,将“生物医药、创新药物、基因产业、生物医学工程、先进医疗器械与设备、生物服务”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列为积极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已经聚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深圳安科、上海医药、博奥木华、普门科技、菲鹏生物和佰鸿再生医学产业园等30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集聚了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广东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基地等一批生技教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包括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分中心、东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9大生物产业公共平台;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等不断融合发展。
  但与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期待相比,东莞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存在以下不足:
  1.健康产业体系还不健全,规上医药制造业规模与行业份额小;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健康产业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健康产业群体;

  3.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充分,对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行业的融合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


   建议1、加强政策统筹和扶持力度。着力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设立市级健康产业引导基金,并利用市场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补充说明: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制品药物、中药、化学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重大项目、新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受托生产基地建设、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生物医药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要给予财政专项支持和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事创新性研发和成果转化。
    建议2、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大健康领域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资本与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和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医、养、健、悦”四位一体、有较高关联度和集聚度的大健康产业链和产业群。
    补充说明: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药和生物萃取药。支持现代中药研制与规模化生产,推动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道地中药材的大规模栽培。大力开发康养特色旅游商品,提升发展医疗康养旅游产业,形成“康养+旅游”“康养+体育”、“康养+食品”的东莞特色。
    建议3、加强优质项目和研发用地保障。对健康产业优质项目和研发基地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大健康产业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补充说明:对列入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鼓励企业申请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认证。
    建议4、加大健康产业优质项目和产业链招引力度。积极向国际国内著名健康养老、康复服务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服务产业链长、信息化水平高、辐射示范效应大的健康养老、康复服务企业。
    补充说明:加大生物前沿技术生产企业和服务平台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有较大突破。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86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科技局:
  民革市委会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东莞市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建议》收悉。建议中提及“持现代中药研制与规模化生产,推动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道地中药材的大规模栽培”。结合我局职能及相关情况,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我市中草药种植情况
  近年来,我局结合部门职责,加强道地中药材调查和利用工作。在中药种植面积方面,市统计部门数据显示,除莞香外,我市仅有个别镇街零散种植中药品种,面积共2亩,主要是谢岗镇种植石斛2亩。另外,目前全市作为中药材的莞香种植面积1037.8亩,其中寮步镇187.8亩,大岭山850亩,按部门职责分工,莞香属林业部门主管。在中医药科普方面,我市积极开展中医药品种科普工作,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共建东莞药用植物保护园,保护园面积约为30亩,目前共引进并种植约300种中草药品种,主要是作为科普示范。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我市耕地资源少,需完成全年粮食生产和“菜篮子”考核任务,加上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等原因,我市一直较少在农地上种植中药材作物,同时,东莞非中药材的传统种植区域,缺乏农业道地药材资源和推广及种植人员,并不具备农业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和大规模栽培的可行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结合工作职责,深入探讨推动道地中药材种植的可行性。同时,发挥药用植物保护园科普示范作用,做好中药材品种科普工作,打造一个具有莞邑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1日




对于建议中的补充说明“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根据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等有关规定,符合目录建设用地项目的方可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对以营利为目的,土地用途不符合目录要求的,原则上应当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使用。因此,对于健康服务业等行业项目,建议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依据项目用地实际土地用途,办理相应供地手续。

          东莞市科技局
         2024年7月23日



办理单位: 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财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