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农业。目前,东莞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培育了一批具备经营现代化、生产标准化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东莞都市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特色不鲜明仍然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力亟待释放、多重价值亟待挖掘。
  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意义
  都市农业具备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功能,能实现好就业增收、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效益。发展都市农业,能够放大东莞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对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深远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助农护农、实现乡村振兴有直接作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批流程繁琐。都市农业项目必经的各类报建申请,涉及部门众多,审批程序异常繁琐,相关手续完成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严重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审批问题是当前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一是缺乏组织保障。由于没有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经营者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多个部门打交道。二是缺乏政策优惠。尚未建立鼓励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经营者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三是缺乏宣传资源。都市农业项目普遍未建立多元立体的营销体系,整体宣传效果欠佳。四是缺乏市级扶持。市级农业产业园招牌停办,导致实力雄厚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实现项目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三)农文旅资源融合不深。东莞的荔枝、香蕉、花卉等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但是都市农业项目单打独斗,没有和当地的文化和旅游景点形成合力,项目吸引力、辐射力有限,周边旅游资源也无法赋能,制约都市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基于东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提案建议,强化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引导经营者立足属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的农文旅融合式都市农业,提升都市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盘活农文旅一体化资源,择优扶持,打造典型,做优做精东莞都市农业。


  建议1、合力支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补充说明: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在市镇两级政府成立都市农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需跨部门协作的相关问题。二是设立绿色通道。设立都市农业审批绿色通道,制定审批标准,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部门,避免重复审批,将审批时间压缩至合理范围。三是纳入采购目录。将都市农业的产品纳入扶贫农产、东莞礼物等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全市各级部门单位采购都市农业产品,从需求侧刺激都市农业发展。四是提供政策支持。在用地、贷款、融资、基建等方面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优惠政策,调动都市农业经营者积极性。
    建议2、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补充说明:一是盘活农文旅资源。以镇(街道)为单位,将都市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纳入属地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农业项目和文旅资源有机串联,形成相互引流、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民宿、果园、餐厅、钓场等配套设施,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文旅产业细分赛道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三是科学规划布局。由市政府编制《东莞市都市农业专项规划》,对未来全市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刚性指导,优化空间布局规划,避免项目同质化。
    建议3、立足特色,打造市级都市农业典范
    补充说明:由市农业局牵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市级农业产业园的申请标准和推进方案,重启市级农业产业园申请通道。选取优质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扶持,利用融媒宣传矩阵为市级农业产业园推广引流,打造有优势、有特色、有亮点的都市农业典范。通过打造市级农业产业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东莞都市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提案者: 樟木头镇政协小组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81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樟木头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优做精东莞都市农业的建议》(第20240281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对于合力支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部署要求,我市多部门在政策扶持、项目审批、用地支持、纳入采购、项目融资等方面形成合力,不断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政策扶持上,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先后制定《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项目实施细则》《东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选及奖励实施办法》《东莞市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奖补办法》《关于加强农地统筹建设美丽田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设施农业、现代种业和经营体系提升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美丽田园建设等予以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审批上,新出台的政策均对项目的奖补条件、标准以及项目的申报、审核、验收、公示和资金拨付等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细化部门责任分工,不断优化审核、验收等流程,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和提高办事效率。用地支持上,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落地的通知》,对实施现代种养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给予用地支持,进一步激发都市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2个项目完成点状供地立项。纳入采购上,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举办“东莞礼物”征集评选活动,引导文创赋能农业旅游,东坑阴菜、观音绿荔枝鲜果、东莞风情-红荔大吉饰品系列、《硕果累累》陶瓷摆件、观音绿系列茶具套组/瓶、安吉荔、冰糖黄皮饮、荔枝红茶以及莞香系列文创等入选“东莞礼物”,助力延长农业旅游产业链。项目融资上,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制定《东莞市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为我市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向合作银行申请政策扶持担保贷款提供补贴和风险补偿。2021年以来,共为我市17家企业落实“政银保”担保贷款超过1亿元。
  二、对于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建议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融合为乡村旅游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一是串珠成链推出特色线路。立足镇村农业资源禀赋特性,整合农业产业园周边景区、美食、住宿、特色手信等资源串珠成链,相继推出“‘乡’约莞邑‘村’光无限”“花young莞邑 龙腾盛世”“来有风的地方”多种主题线路特辑,其中有2条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自驾游线路,7条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麻涌“骑迹水乡 品味丰收”之旅、“醉美清溪之旅”更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特色体验培育消费热点。通过创意创新推动业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以生态为主题,联动麻涌镇推出蓝莓采摘活动,拍摄推出系列视频;以“写意东莞·标新‘荔’异”为主题,在可园策划沉浸式游园品荔会,还原张敬修与“二居”擘红品荔的场景,对《依栏仕女图》等“二居”荔枝主题画作全新诠释,将荔枝文化、莞香文化、可园文化、岭南画派文化作为文旅核心资源叠加打造,同时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东莞礼物”荔枝主题文创产品,掀起文旅融合消费热潮。三是赛道转换创新宣传推广。在编印宣传资料的传统宣传赛道基础上,积极探索宣传推广新赛道,推出“潮游莞”小程序推广农业旅游资源,联合小红书、飞猪等专业互联网旅游平台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包装策划推介。
  三、对于立足特色,打造市级都市农业典范的建议
  近年,省先后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部分财政资金试行“补改投”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2023年省级财政资金“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农业产业园工作的重点已转为农业园“补改投”项目,不再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目前,我们正参考省的做法及经验,积极探索我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采用“补改投”方式的可行性路径,着力打造有优势、有特色、有亮点的都市农业典范,推动东莞都市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经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的大力统筹发展,我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体系逐渐完善,但对标我市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在新起点上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等工作要求,仍需进一步提升。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安排,从东莞农业实际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做优做精东莞都市农业,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31日



办理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委金融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