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农业。目前,东莞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培育了一批具备经营现代化、生产标准化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东莞都市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特色不鲜明仍然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力亟待释放、多重价值亟待挖掘。
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意义
都市农业具备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功能,能实现好就业增收、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重效益。发展都市农业,能够放大东莞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对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深远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助农护农、实现乡村振兴有直接作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批流程繁琐。都市农业项目必经的各类报建申请,涉及部门众多,审批程序异常繁琐,相关手续完成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严重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审批问题是当前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一是缺乏组织保障。由于没有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经营者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多个部门打交道。二是缺乏政策优惠。尚未建立鼓励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经营者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三是缺乏宣传资源。都市农业项目普遍未建立多元立体的营销体系,整体宣传效果欠佳。四是缺乏市级扶持。市级农业产业园招牌停办,导致实力雄厚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实现项目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三)农文旅资源融合不深。东莞的荔枝、香蕉、花卉等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但是都市农业项目单打独斗,没有和当地的文化和旅游景点形成合力,项目吸引力、辐射力有限,周边旅游资源也无法赋能,制约都市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基于东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提案建议,强化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引导经营者立足属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的农文旅融合式都市农业,提升都市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盘活农文旅一体化资源,择优扶持,打造典型,做优做精东莞都市农业。
建议1、合力支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补充说明: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在市镇两级政府成立都市农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需跨部门协作的相关问题。二是设立绿色通道。设立都市农业审批绿色通道,制定审批标准,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部门,避免重复审批,将审批时间压缩至合理范围。三是纳入采购目录。将都市农业的产品纳入扶贫农产、东莞礼物等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全市各级部门单位采购都市农业产品,从需求侧刺激都市农业发展。四是提供政策支持。在用地、贷款、融资、基建等方面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优惠政策,调动都市农业经营者积极性。
建议2、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补充说明:一是盘活农文旅资源。以镇(街道)为单位,将都市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纳入属地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农业项目和文旅资源有机串联,形成相互引流、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民宿、果园、餐厅、钓场等配套设施,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文旅产业细分赛道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三是科学规划布局。由市政府编制《东莞市都市农业专项规划》,对未来全市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刚性指导,优化空间布局规划,避免项目同质化。
建议3、立足特色,打造市级都市农业典范
补充说明:由市农业局牵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市级农业产业园的申请标准和推进方案,重启市级农业产业园申请通道。选取优质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扶持,利用融媒宣传矩阵为市级农业产业园推广引流,打造有优势、有特色、有亮点的都市农业典范。通过打造市级农业产业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东莞都市农业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