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东莞发布的2024年1号文指出要优先支持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产业在东莞落地,加快培育未来产业集群。2024年1月,《东莞市支持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布,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促进投资项目落地、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推动企业升级改造、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场景应用引领、人才引育产教融合、金融赋能产业发展、营造产业发展氛围10个方面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升级。
东莞市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形成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谢岗镇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涵盖智能系统、本体和系统集成商、零件设备等产业链环节。2022年,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在广东省排名第一,共拥有各类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主体达4689家, 包括拓斯达、云鲸智能、中天机器人、伯朗特、智赢智能、海智机器人、凯宝机器人、天机工业、思沃精密、沃德精密等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龙头企业。
二、东莞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
在核心技术基础方面的挑战,例如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电机驱动器、力传感器、MEMS姿态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等存在缺失。在产业方面,东莞的机器人企业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不大,人形机器人重点领域和高端零部件领域的企业相对缺乏。
建议1、基于东莞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IP,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全球高地。
补充说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工业制造,东莞的全球供应链具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的天然资源禀赋。下游应用场景包括物流仓储、工业制造、医疗、教育、救灾救援、公共安全、家庭陪护、巡检、清洁、智慧城市等。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处于早期阶段,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及软件系统、中游本体和集成商等企业处于研发投入大、产业应用订单少的局面,我市应以政务、企业应用场景优势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城市IP,主要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行业应用标准、融资租赁服务集群、政府奖励、采购补贴、技术研发补贴、企业授信新规、产业应用学院(机器人训练师、售后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方面发力。
建议2、联合AI巨头、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机器人赛道投资机构等,利用东莞母基金设立人形机器人子基金。
补充说明:东莞的人形机器人优势在电机、关节、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丝杠、操作系统,薄弱环节在于本体、智能系统(语音交互、感知、视觉、运动控制)、系统集成商、算法及芯片产业生态。人形机器人链主或垂直赛道领域的私募机构有华为极目、小米、新兴装备、达阀、傅利叶智能、博实股份、杭州宇树科技、哈勃、顺为、达晨、分享投资等,建议联合上述机构设立5-8支子基金,用3-5年时间,投资孵化上百家企业,推动东莞本土或招引企业3-5家IPO、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都拥有3-5家专精特新企业。
建议3、依托谢岗银屏机器人基地标杆,打造相关镇街产业链定位,形成人形机器人各镇街百舸争流、万马奔腾格局。
补充说明: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电机、关节、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等细分赛道10亿元规模产业小集群。
建议4、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链主企业联合在莞高校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学院。
补充说明: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的基础上,推动链主企业与东莞本土高校成立更多产业学院,聚焦机器人训练师、应用师、视觉工程师、算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售后维护工程师等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