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人文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其中不少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得益于我市对历史文物保护的一向重视,诸多具有乡土特色、文化价值、历史遗存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是东莞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宝贵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形态下,文旅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是赓续东莞文脉、推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古村落已探索出一系列相关经验,并取得不错成效。但东莞在古村落资源整体规划、差异化发展与文旅开发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多数古村落资源活化利用不足,未能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因各种原因,东莞半数以上古村落未充分利用其古建筑资源、在地文化、民俗特色等进行文旅开发,未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古村落的良性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二、未形古村落活化利用指导方案,缺乏清晰的古村落发展蓝图
  目前,东莞各古村落的活化利用主要以镇村两级为主体在进行探索,市政层面曾出台多份保护性管理办法,但对古村落文旅开发、差异化发展等工作缺少全盘规划布局,在“百千万工程”“文旅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各镇村推进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时容易形成同质化、低效率发展的不良局面。
  三、古村落业态体量小、缺乏联动,未能形成聚集势能
  目前活化利用较好的古村落如下坝坊、南社古村、塘尾古村、西溪古村等,各自依托古建筑资源、非遗特色、文化沉淀等分别形成了以餐饮、夜间经济、传统文化、艺术村等为主要形式的商业形态,各具特色,辐射一方。但相互之间缺乏联动,相互呼应、协同发展不够,未能吸引并留住粤港澳乃至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

 建议1、开展顶层设计,出台差异化发展规划方案。
    补充说明:充分运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家库的力量,联合文旅部门等对东莞古村落整体情况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对各古村落历史沿革、文化特色、规模格局、建筑风格及所在镇街人口、交通、旅游、产业等进行摸排、研判,制定既符合东莞文旅整体发展格局,又能体现各古村落特质的错位发展方案(如因村错位,打造“文化艺术村”“民俗博物馆”“非遗体验”等项目,促进文旅消费;或村内不同古建筑错位竞争,丰富商业形态并突出个性特质),引导各村提炼文化要素、营造特色产业,打造独特的文旅IP。
    建议2、全面发力筑巢引凤,抓好“大招商”引入市场资金、整体搭建古村落文旅开发框架。
    补充说明: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引入商业资金,采用“政府主导、镇村主体、市场参与”的方式,围绕古村落,大力实施连片整治工作,使古村落整体环境实现华丽转变。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提供“绿色”政策扶持,引进商业新形态,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搭建古村落文旅发展大框架,完备旅游基础要素。包括建设游客接待休憩一条龙设施;多维展示古村落文化内涵;丰富古村落文旅商品、场景等。
    建议3、分批分类因地制宜加强文旅开发,焕发古村落群新生机。
    补充说明:综合评估,甄选部分古建筑保存完好、所在镇街旅游资源较丰富、交通较通达、人口较密集的未开发古村落作为试点,进行功能规划定位,并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先行配套开发。如虎门镇的“逆水流龟”城堡,可依托鸦博馆、海战馆、沙角炮台、蒋光鼐故居等周边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因地制宜在古村落建设文旅服务设施,构建非遗传承工作室、古堡民宿、特色商品展销中心等文旅消费场所和文旅综合项目。发挥文旅部门的优势,引导生态露营节、“火柴盒”艺术秀等品牌文旅活动在古村落轮动开展,增强联动效应、扩大宣传优势,凝聚更广大的人气、形成更强大的影响力;鼓励各镇街积极开展富于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村落注入新生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提案者: 南城街道办政协小组,民盟市委会

关于报送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76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76号提案《关于构建古村落差异化发展格局,着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市农业农村局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城市品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从清洁、治污、清拆等基础性工作入手,全域深入开展系统整治推动提升。其中着力推动老村旧村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对试点老村旧村开展住房堪用情况、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状况、公共服务情况、户厕情况、人员密度等情况全面摸底,大力清除积存垃圾,开展违建、破旧危房整治,对破损村内道路进行修复,推进明渠改暗渠或管道化加强污水治理,开展“三线”整治,通过建设“绿美小园”“碧塘”对试点老村旧村净化、美化、亮化,将试点老村旧村纳入经常性(卫生)管理,全面压实属地工作责任,试点老村旧村面貌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以上,各镇街(园区)完成本辖区内主干道总里程数的25%整治任务,今年全市新增超3.3万个停车位。
  二、策划推介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线路
  把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结合起来,按照省的统一部署,积极扶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一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麻涌镇麻三村、茶山镇南社村先后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茶山镇乡村休闲农业游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9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5日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市投资促进局,商务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