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中英文双语版智库报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报告指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中国在新征程上践行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它强调在现代化道路中注重人文价值,通过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这一发展范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时代发展呼唤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通过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以人文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精神力量。
  当前,东莞和香港无论是文化上、经济上互动交流密切。根据香港东莞社团总会数据显示,香港莞籍乡亲超过80万人,约占香港总人口总数的1/10。截至2022年底,香港在东莞投资的企业超过8000家,占全市所有外资企业比例接近六成。在同源文化影响下,两地人缘相亲、血脉相连,文化、生活方面具有相似性。尽管莞港两地已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领域达成共建合作,但跨城消费更多地关注衣食住行。为创造更多机会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以同源文化传承为抓手,深度挖掘文旅资源,创新丰富在莞“衣食住行”活动,积极推动实践新时代人文经济。
  近年来,莞港已开展了多方面组织多场组织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但不限于寻根探亲、大湾区周边游等活动形式。近日,东莞也组织首届莞港外贸名品嘉年华,通过邀请在莞香港企业参展,展示企业优质产品和服务,力求打造岁末休闲消费好去处,刺激跨城消费。这些活动确实推动东莞经济发展、促进两地交流。然而传统的商贸展览活动基本属于短期刺激消费,无法形成长期的跨城消费习惯,难以有效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因此,在文旅商贸发展上,需整合资源,进一步思考、探索创造具有长期“留量”活动。

 建议1、提升当地配套服务,丰富文化活动。

    补充说明:通过行业协会联动,整合当地特色住宿+企业产品体验活动。各镇街(区)甄选推广多个与当地特色相结合的酒店旅行套餐,与知名制造企业、非遗文化活动等紧密联合,丰富行程。以横沥镇为例,从住宿、产品生产体验、当地非遗活动长期联动合作入手,打造入住酒店,体验更多当地文化风情周末游。在有效地宣传企业产品背景下,借助当地丰富多样的草龙舞习练、牛墟等非遗活动体验长效地吸引更多本地和香港市民来莞消费体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及文旅周边发展。
    建议2、致力打造“科技展现+文旅体验”。
    补充说明:有组织统筹联动相关高校、企业,鼓励莞港青年结合当地文化传承活动,邀请两地不同的文化艺术家长期举办周末多元文化体验工作坊,创造长期稳定跨双城科创智能体验工作坊。如前期工作坊学习基本机器绘图技能,后现场体验用3D激光切割打印工艺获得成品;通过联动毛织企业,了解毛织生产工艺,现场设置毛织设计或生产体验活动。通过购买文化体验服务,不仅加深两地市民对东莞企业的了解,更能让两地市民逐步认可东莞智造,增加体验吸引感。
    建议3、以文化服务吸引“流量”,以科创智造实力成为“留量”。
    补充说明:相比其他城市以精致商圈促进跨城消费,突破传统思路,以提升人文经济实力为抓手,搭建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体验平台。统筹发布相关文化服务信息,打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联动各镇街香港社团,了解香港生活文化需求,积极交流共享文化信息,结合在莞企业优势,激发东莞智造思路,促进“香港需求+东莞智造”等赛道上发挥磁吸效应。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