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出口对于东莞至关重要。2023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8万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内第二位。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百年一遇,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显著减速,欧美等重点国际经济体的贸易政策从推动货物、服务、人员、资金、数据等跨境贸易往来由自由便利转向了所谓的高标准、脱钩断链、去风险化、保护主义,从离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东莞的外贸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
  一是外贸依存度高,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由于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欧美主要市场购买力下降,全球贸易环境持续恶化,海外市场不景气,加上全球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外迁,对东莞外贸发展构成严重影响。二是东莞外贸结构和模式存在明显短板。东莞外贸以加工贸易为主,以中低端产品为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端环节。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东莞外贸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出口竞争力弱化。三是外贸人才短缺。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莞市常住人口1046万人,而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3.24%,这一数据排全国第46位,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仅高于泉州,在省内低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这一数据说明东莞产业比较低端,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不足,外贸人才方面尤其是跨境电商人才短缺。

  要推动东莞外贸稳增长,需要结合东莞实际,并积极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搭建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打造电子元器件等集散枢纽。同时借助公共服务平台,调整外贸结构和模式,提高外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外贸抗风险能力。


   建议1、选取重点优势产品,搭建东莞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补充说明:在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服装、鞋帽日用品等东莞优势产业领域,按照“政府搭台+国企主导+市场唱戏”的原则,着手搭建国际贸易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将国际贸易市场主体“小而散”的劣势转化为“一个拳头”对外、变零为整的优势,集中宣传和推广。
    建议2、依托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全面数字化管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招商引智“磁吸石”
    补充说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需要拥有自主开发的主要业务系统和与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开发定制双方系统无缝连接的EDI接口,针对海关、外管、税务等主要监管部门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信息管理服务,借此形成招商引智的比较优势。
    建议3、培育专业化的外贸人才团队,筑牢外贸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
    补充说明: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支专业的外贸人才团队,能够充分应对客户的物流外包信息需求。团队通过系统的无缝连接、电子数据和交换的全流程透明化,充分实现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理念,随时应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建议4、坚持制度集成创新,打造外贸“东莞标杆”
    补充说明:重点协调海关针对诚信企业实施完善的“先发货,后报关”、实行跨省市保税货物直通转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无纸报关事后不交单”等措施,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诚信经营,技术、管理及业务创新,努力开创便捷、多元的“东莞外贸”新模式。
    建议5、依托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全面数字化管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招商引智“磁吸石”
    补充说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需要拥有自主开发的主要业务系统和与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开发定制双方系统无缝连接的EDI接口,针对海关、外管、税务等主要监管部门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信息管理服务,借此形成招商引智的比较优势。
    建议6、坚持制度集成创新,打造外贸“东莞标杆”
    补充说明:重点协调海关针对诚信企业实施完善的“先发货,后报关”、实行跨省市保税货物直通转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无纸报关事后不交单”等措施,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诚信经营,技术、管理及业务创新,努力开创便捷、多元的“东莞外贸”新模式。
    建议7、选取重点优势产品,搭建东莞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补充说明:在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服装、鞋帽日用品等东莞优势产业领域,按照“政府搭台+国企主导+市场唱戏”的原则,着手搭建国际贸易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将国际贸易市场主体“小而散”的劣势转化为“一个拳头”对外、变零为整的优势,集中宣传和推广。
    建议8、依托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全面数字化管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招商引智“磁吸石”
    补充说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需要拥有自主开发的主要业务系统和与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开发定制双方系统无缝连接的EDI接口,针对海关、外管、税务等主要监管部门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信息管理服务,借此形成招商引智的比较优势。
    建议9、培育专业化的外贸人才团队,筑牢外贸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
    补充说明: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支专业的外贸人才团队,能够充分应对客户的物流外包信息需求。团队通过系统的无缝连接、电子数据和交换的全流程透明化,充分实现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理念,随时应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建议10、坚持制度集成创新,打造外贸“东莞标杆”
    补充说明:重点协调海关针对诚信企业实施完善的“先发货,后报关”、实行跨省市保税货物直通转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无纸报关事后不交单”等措施,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诚信经营,技术、管理及业务创新,努力开创便捷、多元的“东莞外贸”新模式。



提案者: 张军民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67号提案会办意见答复的函
   
  市商务局:
  张军民代表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搭建重点商品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收悉。作为会办单位,现结合我局职能,针对“培育专业化的外贸人才团队”建议答复如下:
  市人社局立足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目前,我市共有技工院校8所,包括1所市属公办技师学院、6所市属民办技工学校和1所省属民办技工学校。8所院校在校生约2.2万人,年均毕业生约8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各院校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战略性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开设了60多个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其中包括与外贸相关的专业。目前,全市8所技工院校均有开设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与外贸相关的专业,在校生2500人,年均毕业生约1000人。在校企合作方面,市技师学院于2017年7月与江苏京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双方通过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自2017年合作以来,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已对4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培训总人数达1700人次,合格人数达到96.3%。在技能竞赛方面,市技师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指导学生参加2022 年“步惊云杯”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22年第三届全国新零售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24年第四届数字贸易技能大赛(跨境电商)获得二等奖,参加2024年全国数字贸易技能大赛——外经贸单证赛项获得三等奖。
  下来,我局将继续立足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围绕我市外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化我市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院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科学规划专业招生规模,推动院校落实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与外贸发展相关的专业人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5日

办理单位: 商务局,市人社局,国资委,贸促会,东莞海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