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与交互的效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 通讯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全面赋能城市建设和各种应用场景全面革新,以深度学习、语言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助力城市打造智能硬核,新型传感技术将打造城市全感知能力,数字孪生技术将助力打造映射物理空间的虚拟城市,让城市仿佛身处科幻中。

  未来城市发展的愿景,是迈向智慧化数字化的更高级形态。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不同技术之间交叉融合,“万物互联”的应用,为高起点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在这过程中,东莞政府层面上可发挥主要的角色作用,加强规划布局,统筹资源,率先做模范做示范,积极引导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把东莞建设成科技高度发达的城市,使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更智慧更便利。


 建议1、统筹规划智慧城市的运行中枢、控制和指挥平台的建设。
    补充说明:以高起点、先进性的核心理念,完善相关的科技支撑、技术应用模型、产业配套等,打造基于新一代智能化技术革命为代表的能看、能用、能思考、能判断和响应的智慧城市大脑中心、数据大脑,推动城市云大脑迭代升级,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深水区;聚焦城市的核心问题,横向打通、流程再造,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城市感知中枢,整合政务领域感知终端及监测平台,探索接入各行业领域感知终端及监测平台,让城市的运作更智能更高效,让城市管理更优化、更人性化和精细化。
    建议2、高起点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建设更高级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
    补充说明: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应用、人工智能、新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等数字信息技术改造和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使基础设施迈向更高级智能化,助力城市各系统的智能转型、升级与融合创新;打通城市信息传输大动脉,将感知、网络与算力等技术与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集约共享,提升城市的感知能力。
    建议3、以数字技术提升城市的“算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市的“脑力”水平
    补充说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算力时代”,促进智慧城市全新的革命性质变;打造城市神经系统,探索生态化的多元应用,推动“万物互联”,从而实现万物感知和万物智能,提高数字政府、城市治理、产业互联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助力城市的智慧化转型。
    建议4、构建智慧化运行的未来城市新空间。
    补充说明:充分发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优势,推动数字信息核心技术广泛赋能未来城市空间建设,打造充满科技感科幻式元素的商业街区、活动广场、运动场所、休闲娱乐场所、文化艺术场所、公共厕所等高层次智能化新型城市空间,让城市的工作、生活变得更智能更便利。
    建议5、以前沿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全面赋能创新场景应用迭代,让城市的智慧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补充说明: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传感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应用的全面覆盖,深入经济产业、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大幅提升各个领域智慧化水平,不断丰富建筑住宅、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区治安等社会和生活的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服务转型升级新格局。大胆创新科幻产业的落地应用场景,譬如无人驾驶汽车、人脸识别智能系统、人脸识别可启动的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建议6、推动“数字孪生”和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
    补充说明:可以通过模拟、推演等方式,加强数字模型规划,设计一个和现实城市完全一致的虚拟城市的数字模型,实现可计算、可推理、可全息感知的多位动态时空信息管理,来获得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方案和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提案者: 李春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