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莞港两地青年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实习创业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不断加深香港青年对东莞的认识,不断创造莞港合作新机遇。然而,当前莞港两地青年间的交流活动在机制化、组织化、恒常化、品牌化等方面仍略显不足,同时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活动的效果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为进一步促进莞港两地青年交流与融合,提升活动质量和影响力,建议如下:
  建   议:
  1、打造一批莞港两地青年交流的品牌化活动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的顺利举办,莞港两地以龙舟为媒,深入开展人文交流。东莞作为龙舟、篮球、潮玩、制造之都,有多个热点元素可充分挖掘。建议参照湾区龙舟赛的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办并支持相应费用,由各民间团体、企业单位大力参与承办,打造一批具有东莞品牌与特色的恒常化、规模化的交流活动,如湾区青年篮球赛、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音乐文化节等等。通过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既可大力宣传东莞特色与元素,亦可大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2、建立一个专门的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
  打造品牌化的交流活动,需要有强力的组织保障及资源体系,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有预算的活动举办机制。目前,莞港两地政府、东莞民间组织、香港社团等均在大力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但各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仍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建议建立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下称:平台),平台将采取“线下组织、线上运营”的方式,建立统筹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企业单位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担当组织、策划宣传品牌化、规模化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角色,并设立专员专责跟进各活动的举办;平台可整合莞港数百个青年团体的资源,吸纳莞港两地青年团体的交流方案,实现两地信息互通互联、资源整合,让两地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让交流活动在官方及民间力量的合力下圆满举办。
  平台除了作为品牌活动的组织保障,亦担当东莞对港宣传主要窗口。近年,港人北上消费亦成了主流,东莞本身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资源、美食资源、体育资源,同时拥有相对广深较低的生活消费成本,在吸引港人北上交流、消费方面可大有作为。因此,可充分利用平台开展一系列东莞品牌营销、特色营销,如邀请莞藉香港明星、东莞篮球明星等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好东莞故事、唱好东莞声音,并通过香港青年喜爱使用的社交媒体、通讯平台等进行即时推送,从而扩大港澳青年流量群体,形成主动宣传、正面引导、浓厚氛围的新宣传格局。
  再者,平台可担当政策咨询、互动交流的角色,能让两地青年及时了解两地青年交流的政策信息、部门分工、资源清单、活动动态等,为莞港青年提供更广阔、更快捷的互动交流窗口,助力“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衡发展。
  3、通过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
  在当前已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展翅计划”等实习计划中,每年通过计划回莞实习的香港青年人数仍不过百,因港籍毕业生薪资一般较本地毕业生高,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参与的意愿普遍不高,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对参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针对香港高校优势专业领域,如国际金融、财税、法律、生物科技等,建议政府定期组织本地企业集体到香港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香港青年匹配更多的实习岗位,为我市吸纳高端人才搭建有效平台。

  青年作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大力支持和高效协同,促进莞港两地文化融合,激发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建议1、打造一批莞港两地青年交流的品牌化活动
    补充说明: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的顺利举办,莞港两地以龙舟为媒,深入开展人文交流。东莞作为龙舟、篮球、潮玩、制造之都,有多个热点元素可充分挖掘。建议参照湾区龙舟赛的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办并支持相应费用,由各民间团体、企业单位大力参与承办,打造一批具有东莞品牌与特色的恒常化、规模化的交流活动,如湾区青年篮球赛、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音乐文化节等等。通过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既可大力宣传东莞特色与元素,亦可大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建议2、建立一个专门的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
    补充说明:打造品牌化的交流活动,需要有强力的组织保障及资源体系,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有预算的活动举办机制。目前,莞港两地政府、东莞民间组织、香港社团等均在大力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但各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仍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建议建立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下称:平台),平台将采取“线下组织、线上运营”的方式,建立统筹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企业单位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担当组织、策划宣传品牌化、规模化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角色,并设立专员专责跟进各活动的举办;平台可整合莞港数百个青年团体的资源,吸纳莞港两地青年团体的交流方案,实现两地信息互通互联、资源整合,让两地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让交流活动在官方及民间力量的合力下圆满举办。平台除了作为品牌活动的组织保障,亦担当东莞对港宣传主要窗口。近年,港人北上消费亦成了主流,东莞本身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资源、美食资源、体育资源,同时拥有相对广深较低的生活消费成本,在吸引港人北上交流、消费方面可大有作为。因此,可充分利用平台开展一系列东莞品牌营销、特色营销,如邀请莞藉香港明星、东莞篮球明星等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好东莞故事、唱好东莞声音,并通过香港青年喜爱使用的社交媒体、通讯平台等进行即时推送,从而扩大港澳青年流量群体,形成主动宣传、正面引导、浓厚氛围的新宣传格局。再者,平台可担当政策咨询、互动交流的角色,能让两地青年及时了解两地青年交流的政策信息、部门分工、资源清单、活动动态等,为莞港青年提供更广阔、更快捷的互动交流窗口,助力“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衡发展。
    建议3、通过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
    补充说明:在当前已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展翅计划”等实习计划中,每年通过计划回莞实习的香港青年人数仍不过百,因港籍毕业生薪资一般较本地毕业生高,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参与的意愿普遍不高,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对参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针对香港高校优势专业领域,如国际金融、财税、法律、生物科技等,建议政府定期组织本地企业集体到香港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香港青年匹配更多的实习岗位,为我市吸纳高端人才搭建有效平台。


提案者: 梁毓雄


市台港澳办:
  市政协第20240262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莞港两地青年交流活动质量,加强两地青年融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团市委职能,现就提案的有关问题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搭建平台,实施打造莞港就业实习品牌
      用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政策、人才交流,擦亮“是人才、进莞来”人才品牌,展现东莞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促进粤港澳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港澳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一方面采取“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方式,根据学生实习意向行业领域,对港澳台学生的实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优质岗位,涵盖国有企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等。2024年以来,为港澳台籍大学生开发岗位近300个,全市共接收近200个港澳台籍大学实习生来莞实习。另一方面为港澳台大学生在莞实习期间开展为期4周的交流活动,每周周末组织实习生走进松山湖、滨海湾等高新园区,参观OPPO、ToyCity、慕思等知名企业,游览东莞可园博物馆、茅洲河工业文明馆等文化场馆,以科技、历史、文化全方位展现东莞城市魅力。
  二、精心谋划,保持莞港青年交流热度
  围绕高质量发展,促进湾区青年企业家抱团赋能。举办东莞市青年企业家高质量发展峰会,邀请港澳各行业青年组织代表与市青企协联动共建签约,设置“金融惠青企”政策发布仪式、“企业政策对话会”和平行论坛等环节,为湾区青年企业家搭建集政策互惠、资源共享、交流互助、人才引育于一体的高层次交流发展平台。围绕交流联动,打造莞港交流品牌。深化“港澳青年看祖国”青春东莞行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举办莞港澳青年交流250余场、覆盖6200余人次。积极开展“港澳少年儿童广东行”主题交流活动,协助香港教育局开展大湾区探索系列东莞的规划与科技发展之旅交流团,组织约900余名香港师生来莞参观交流。围绕交心交融,加强社团联系往来。联合粤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举办“高飞远翔”粤港青年明日领袖培训计划,组织80名莞港学生领袖参加,于东莞及香港两地进行考察学习。协助香港青年协会组织20名香港学生开展“大湾区科创游2024”交流活动,参访东莞龙头企业和高新科技基地。围绕志愿服务发展,促进经验交流提升。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交流活动,邀请香港义工联盟代表、香港港隽动力青年协会与东莞市、镇两级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交流学习,并与香港港隽动力青年协会签署框架协议,进一步提升莞港澳志愿服务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持续加强莞港澳青年交流品牌建设。深化“青年同心圆计划”粤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持续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类别的“港澳青年看祖国”青春东莞行、“港澳少年儿童广东行”青少年交流活动,继续加强与香港青年社团的交流联动,进一步扩大香港青年组织的参与面。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向港澳台籍大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岗位并做好人岗对接,为包括香港大学生在内的来莞台港澳大学生精准提供实习岗位,结合东莞实际大力延伸服务,为上岗香港青年购买实习责任险,主动谋安全、做好事、办实事。(团市委)


办理单位: 市台港澳事务局,团市委,市人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税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委宣传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