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莞港两地青年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实习创业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不断加深香港青年对东莞的认识,不断创造莞港合作新机遇。然而,当前莞港两地青年间的交流活动在机制化、组织化、恒常化、品牌化等方面仍略显不足,同时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活动的效果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为进一步促进莞港两地青年交流与融合,提升活动质量和影响力,建议如下:
建 议:
1、打造一批莞港两地青年交流的品牌化活动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的顺利举办,莞港两地以龙舟为媒,深入开展人文交流。东莞作为龙舟、篮球、潮玩、制造之都,有多个热点元素可充分挖掘。建议参照湾区龙舟赛的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办并支持相应费用,由各民间团体、企业单位大力参与承办,打造一批具有东莞品牌与特色的恒常化、规模化的交流活动,如湾区青年篮球赛、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音乐文化节等等。通过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既可大力宣传东莞特色与元素,亦可大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2、建立一个专门的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
打造品牌化的交流活动,需要有强力的组织保障及资源体系,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有预算的活动举办机制。目前,莞港两地政府、东莞民间组织、香港社团等均在大力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但各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仍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建议建立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下称:平台),平台将采取“线下组织、线上运营”的方式,建立统筹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企业单位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担当组织、策划宣传品牌化、规模化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角色,并设立专员专责跟进各活动的举办;平台可整合莞港数百个青年团体的资源,吸纳莞港两地青年团体的交流方案,实现两地信息互通互联、资源整合,让两地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让交流活动在官方及民间力量的合力下圆满举办。
平台除了作为品牌活动的组织保障,亦担当东莞对港宣传主要窗口。近年,港人北上消费亦成了主流,东莞本身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资源、美食资源、体育资源,同时拥有相对广深较低的生活消费成本,在吸引港人北上交流、消费方面可大有作为。因此,可充分利用平台开展一系列东莞品牌营销、特色营销,如邀请莞藉香港明星、东莞篮球明星等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好东莞故事、唱好东莞声音,并通过香港青年喜爱使用的社交媒体、通讯平台等进行即时推送,从而扩大港澳青年流量群体,形成主动宣传、正面引导、浓厚氛围的新宣传格局。
再者,平台可担当政策咨询、互动交流的角色,能让两地青年及时了解两地青年交流的政策信息、部门分工、资源清单、活动动态等,为莞港青年提供更广阔、更快捷的互动交流窗口,助力“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衡发展。
3、通过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
在当前已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展翅计划”等实习计划中,每年通过计划回莞实习的香港青年人数仍不过百,因港籍毕业生薪资一般较本地毕业生高,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参与的意愿普遍不高,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对参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针对香港高校优势专业领域,如国际金融、财税、法律、生物科技等,建议政府定期组织本地企业集体到香港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香港青年匹配更多的实习岗位,为我市吸纳高端人才搭建有效平台。
青年作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大力支持和高效协同,促进莞港两地文化融合,激发香港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
建议1、打造一批莞港两地青年交流的品牌化活动
补充说明: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的顺利举办,莞港两地以龙舟为媒,深入开展人文交流。东莞作为龙舟、篮球、潮玩、制造之都,有多个热点元素可充分挖掘。建议参照湾区龙舟赛的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办并支持相应费用,由各民间团体、企业单位大力参与承办,打造一批具有东莞品牌与特色的恒常化、规模化的交流活动,如湾区青年篮球赛、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音乐文化节等等。通过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既可大力宣传东莞特色与元素,亦可大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建议2、建立一个专门的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
补充说明:打造品牌化的交流活动,需要有强力的组织保障及资源体系,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有预算的活动举办机制。目前,莞港两地政府、东莞民间组织、香港社团等均在大力推动莞港青年交流。但各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仍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建议建立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数字化平台(下称:平台),平台将采取“线下组织、线上运营”的方式,建立统筹政府部门、民间社团、企业单位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担当组织、策划宣传品牌化、规模化莞港青年交流活动的角色,并设立专员专责跟进各活动的举办;平台可整合莞港数百个青年团体的资源,吸纳莞港两地青年团体的交流方案,实现两地信息互通互联、资源整合,让两地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让交流活动在官方及民间力量的合力下圆满举办。平台除了作为品牌活动的组织保障,亦担当东莞对港宣传主要窗口。近年,港人北上消费亦成了主流,东莞本身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资源、美食资源、体育资源,同时拥有相对广深较低的生活消费成本,在吸引港人北上交流、消费方面可大有作为。因此,可充分利用平台开展一系列东莞品牌营销、特色营销,如邀请莞藉香港明星、东莞篮球明星等有影响力的人士说好东莞故事、唱好东莞声音,并通过香港青年喜爱使用的社交媒体、通讯平台等进行即时推送,从而扩大港澳青年流量群体,形成主动宣传、正面引导、浓厚氛围的新宣传格局。再者,平台可担当政策咨询、互动交流的角色,能让两地青年及时了解两地青年交流的政策信息、部门分工、资源清单、活动动态等,为莞港青年提供更广阔、更快捷的互动交流窗口,助力“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衡发展。
建议3、通过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
补充说明:在当前已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展翅计划”等实习计划中,每年通过计划回莞实习的香港青年人数仍不过百,因港籍毕业生薪资一般较本地毕业生高,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参与的意愿普遍不高,因此建议政府通过对参与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用人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青年实习计划,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针对香港高校优势专业领域,如国际金融、财税、法律、生物科技等,建议政府定期组织本地企业集体到香港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为香港青年匹配更多的实习岗位,为我市吸纳高端人才搭建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