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经济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东莞市依水而居、依水而生、依水而乐,具备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
  作为水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赛龙舟就自然与东莞水乡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加快推进龙舟水上运动基地试点项目,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实现河湖优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目前我市加快推进龙舟水上运动基地试点项目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龙舟水上运动发展建设限制性条件较多。水上运动涉及水域安全使用、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水功能保护区等。由于限制多、审批难、融资渠道有限,再加上涉及多个行业,如安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因而抑制政府职能部门推动水经济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坚如磐石的法规壁垒,使市场释放水生态红利的意愿不足。
  (2)龙舟水上运动发展水平偏低,“小散弱”局面尚未有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龙舟水上运动规模偏小,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不显著,二是龙舟水上运动的产业结构不完整,产业链条短,缺乏配套协作,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偏低,产业链缺乏立体化延伸,导致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综合竞争实力较弱。

  (3)龙舟水上运动的宣传广度不够,受众范围偏小,难以深入不同消费群体,宣传推广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网站、展会等方式为主,对新媒体、对外交流等的利用程度偏低。


建议1、统筹调整,放开限制性政策。
    补充说明:强化用地、用林、水资源、水域岸线等资源保障,完善安全防控体系。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河道管理范围的有机衔接,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审批流程,适当开放政策,做好应急预案。对江河湖库边闲置老旧厂房、商业设施、办公楼等进行活化利用,解决发展水经济用地需求,支持在河道岸线控制利用区合理开发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休闲康养等。
    建议2、鼓励国企示范带动。
    补充说明:充分发挥水务集团、东实集团等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因地制宜统筹片区开发,统一发展主题和思路;另一方面鼓励以商引商,大力引进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链立体化延伸,如每年各镇街开展的水上龙舟赛事项目,继续完善龙舟文化节日上下游产业链,包括龙舟生产、培训等,打造粤港澳水上运动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赛事、训练、青少年研学等服务,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发展游轮等项目。如适度发展游轮俱乐部等,可以考虑在沙田开展游轮试点。
    建议3、加强宣传,讲好东莞龙舟文化。
    补充说明:加强“东莞龙舟月”宣传报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报道龙舟水上运动,营造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东莞地方特色品牌故事和品牌体验,发挥品牌故事激活消费者情感和传达价值观的作用,推动大众品牌转化为个性化品牌,有效吸引全国乃至境外相关产业、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东莞汇聚。



提案者: 朱志光,郑俊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