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文化强市行动,着力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实施“四馆一剧院一空间”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让东莞故事、东莞声音传遍四面八方。
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岸,广东省中南部,面积为2540平方公里,1985年由县改县级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属国家超大城市,截至2022年有市场主体150多万户,外资企业1.4万户,经济总量11200亿元有常住人口1043万(其中户籍人口292万)。东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80%的人口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投身东莞经济建设而来到东莞。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南下珠江,“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在当时八九十年代广为流传,全国估约有1.5亿人次曾为东莞的发展流下过汗水和足迹。东莞曾经是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南下追梦的印记。至现在的东莞企业家中,有不少是当年南下追梦的一部分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东莞是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从摆脱贫困至欣欣向荣,从一个农业县至县级市,再升格地级市,至今天的国家超大城市,超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超千万的人口,这些成绩都是在改革开放奔涌向前的大潮中形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紧抓机遇,奋勇争先,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从第一家东莞太平手袋厂,到现在的华为、vivo等众多大型企业,都是改革开放下的东莞生动缩影。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家为东莞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我们需要宣扬鼓励、纪念和挖掘东莞改革开放造就的成果。
2023年7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是党中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强音。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当前,东莞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先进制造,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奋力谱写新的篇章。结合东莞实际,参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第一代人正逐渐变老,第二代人正在接力和开拓,第三代人正在学习成长,我们和后代极需学习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需要全面系统的东莞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育。需要学习第一代企业家开疆拓土、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企业家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热爱东莞、投身东莞、扎根东莞创造更好的未来。
历史需要传承,故事需要讲述。设立东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纪念馆是市民所盼,他的建成也会温暖曾经投身东莞建设,而现身处全国各地关注东莞发展的人情感共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建议1、设馆意义:设立东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纪念馆,纪念历史,传递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展示,打造提供教育和激发人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建议2、组织体系: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设立工作专班,对项目加以谋划、实施,加强组织宣传,项目以公益与收费相结合,打造东莞文化旅游新高点。
建议3、项目设想:规划和新建项目。也可以租代建,将位置适合有纪念价值的原建筑物或闲置企业用房,进行规划调整改造而成,精准定位塑造全国地级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纪念馆文化名片。
建议4、布馆方向: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企业精神、人民生活等全方位,以文字、图片、实物、场景、未来科技等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
建议5、特色展馆:设立镇街馆,将各镇街特色产业的主题场景,设立华为、vivo等大型企业馆,汇聚出一幅东莞强大产业的发展功能。作为东莞的文化新名片,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