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湿地公园综合文旅开发运营的建议》(第20240255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东莞市地处珠江出海口,境内河涌纵横,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极为丰富,这些湿地资源是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本。建设湿地公园是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既有利于调动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2001年,我市开始试点推进湿地公园建设。2013年,在生态园正式建成第一个湿地公园(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珠三角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已建立湿地公园24个,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3个,镇级20个,主要分布在麻涌、松山湖、谢岗等16个镇街(园区),以库塘、河流等人工湿地类型为主。
二、湿地公园运营发展的困境分析
东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大多以村集体用地为主,运营单位也是以当地村委会或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为主,少部分由社会企业负责运营,投资方面以镇财政、村投资为主,也有少量由社会资本投资,市财政按《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财政补助实施方案》给予补助。就运营状况分析,由镇村部门为运营单位的湿地公园以公益性为主,仅有维护缺乏产出,一直处于只投入零产出的状态,如三角湖湿地公园、蔡白湿地公园等,以社会企业作为运营单位的,通过植入商业运营元素,一般处于盈利状态,如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龙湾湿地公园等。
三、关于加强湿地公园综合文旅开发运营的工作成效
(一)强化旅游规划、丰富旅游业态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印发了《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包括“休闲商都”旅游产品在内的全域旅游产品供给重点项目,即实施森林公园分类提升工程,推进银瓶山、大岭山、大屏嶂、黄牛埔、水濂山等森林公园以及同沙生态公园、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佛灵湖生态公园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制定《关于打造“写意东莞”品牌的工作方案》,根据城乡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特点,提出城市休闲中心区、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区、水乡风情休闲区、滨海历史文化旅游区、森林生态度假区“一心四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充分利用湿地公园资源,开展龙舟、赛艇、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同时,以公园为主,大力引进俱乐部或企业开展水上运动,如麻涌镇将依托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龙舟赛事活动,打造桨板及其他水上运动项目,促进体育+旅游的有机结合;引导鼓励镇街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民宿,目前,我市共有6家民宿已完成备案登记(茶山镇的隐香古苑、寮步镇的民之墅、南城街道的村上村宿、东城街道的栖心民宿、石排镇的东江·inn民宿、望牛墩镇的望汐坊·栖汐美舍)。
(二)加大宣传推介、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举办各类文旅活动、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借助媒体、推介会、展会等渠道对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开展“写意东莞·十大生态公园”评选,鼓励市民游客到生态公园游玩,参与评选投票,其中,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清湖湿地公园、穗丰年湿地公园、燕岭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榜上有名;邀请摄影家协会会员单位到生态公园进行取景拍摄,举办写意东莞摄影展;举办以“龙腾湾区·潮流东莞”为主题的2024年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组织旅行社开展一系列龙舟体验游活动,并挖掘整合含湿地公园在内的特色景区景点、研学基地、民宿、美食、酒店等资源,推出水乡游、研学游、休闲游等主题龙舟体验团。
为进一步提高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景区配套,全面提升景区品质,不定期对景区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督促、引导景区提升各类设施设备,加强服务品质建设。2023年,华阳湖湿地公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我市湿地公园旅游开发和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模板。
(三)发挥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带动经济效益
近年来,东莞市将湿地公园的建设运营纳入市“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体系中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发挥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企石镇近年来累计投入约24亿元,开展城市品质升级,打造了包含东江万里碧道、虾公山森林公园、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在内的多个生态项目,城乡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桥头镇在莲湖湿地公园累计举办十八届桥头荷花节,建设“荷花文旅产业园”,并以湿地公园为平台打造文学奖、音乐专辑、舞台剧等多个文化衍生品,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响了“中国荷花小镇”的品牌;如经济欠发达的谢岗镇凭借优美的湿地生态环境,打造谢岗银山市级湿地公园,吸引投资规模达600亿的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项目落户,成为东莞单体投资额最大项目,预计粤海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大大提高谢岗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使谢岗镇有望跻身一类镇行列。如麻涌镇、万江街道引入社会资本运营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龙湾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公园经营权的出让,给当地财政带来每年超百万的特许经营权转让费收入,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促进周边土地增值。
(四)积极开展湿地公园自然教育活动,发挥良好生态效益
近年来,全市各自然教育机构通过实地探索、入校园宣讲、进社区服务等模式,共开展以“探秘森林风险 守护绿美家园”、“彩绘森林”、“保护环境、‘植’等你来”等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1090多场,受众8.94万余人,活动寓科普和趣味于一体,营造共建绿美广东氛围,助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
2024年,我们将继续开展自然教育“千万计划”,将自然教育工作拓展到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绿美典型村,计划组织自然教育活动1000场次以上,力争受众超10万人次,开展不少于5期市级自然教育导师培训,真正实现自然教育机构价值提升和助推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更上一台阶的双赢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运营所存在的问题,市林业局将协同各相关镇街及公园管理单位,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高水平开展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
深化开展湿地公园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各湿地公园现状,形成湿地公园保护台账,为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准确依据。加强对湿地公园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初步设计的审查力度,强化总规对公园建设的约束和引领作用,并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对接好属地镇街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进一步挖掘公园内部及周边可以利用的地块,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的优质生态环境、风景资源等条件,落实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及旅游项目用地的各项指标,调动湿地公园资源优势,助力周边镇街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建设。
(二)加强整合湿地公园文旅资源工作
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特色,进一步开发湿地公园价值,丰富资源产品供给,实现生态资源转化。如依托生态公园资源,继续探索开展休闲旅游、水上运动等活动;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串联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推出生态旅游线路攻略,依托新媒体宣传推广;持续推出多项“体育+文化+旅游”龙舟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游客“游龙舟·进莞来”,深度体验岭南水乡田园生活风光;实施旅游景区服务一体化项目,组织景区明查暗访工作,开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复核工作,推动华阳湖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三)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东莞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运营
探索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允许社会资本在符合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发适合湿地公园特点的商业项目,如生态旅游、观鸟活动、自然教育等。具体可以通过出让湿地公园一定期限内的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补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不足,社会企业可从门票、旅游设施、特色商品出售等途径获取回报,通过专业的营销策略提高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鼓励当地村社区村民参与湿地公园的经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村社区对湿地保护的积极性。
(四)科学运用湿地资源,释放湿地公园土地活力
加强湿地公园管理,通过科学管理运营手段,盘活土地资源,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释放湿地公园土地活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市林业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东莞市林业局
2024年6月24日
办理单位: 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