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了力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护栏过高影响景观。村社区在祠堂前面一般有风水塘,风水塘周边围有护栏,很多护栏有1.2米高甚至超过,有的风水塘由于村社区发展而面积已经变得很小,在已经很小的风水塘周围建有很高的护栏,安全肯定没问题,但看起来非常不协调。有村社区的小菜园周围建有铁护栏,高度超过1.5米,护栏顶还是尖刺设计,无论小菜园种得如何漂亮,隔着冰冷的护栏,让人看得不舒服。过高的护栏使农村失去了灵性。很多著名的乡村,比如安徽宏村,村居旁边就是一个大的水塘,但没有护栏将水塘围起来,若有护栏,宏村就不再是宏村了。
二、没有充分引导村民在“四小园”建设中发挥作用。比如小面积的耕地复耕,村社区没有借助村民力量,只种不护,仅为了完成任务,与荒地无异。有的村社区只分配村民小菜园耕种,对后续的耕种没有提出规范要求及跟踪管理,存在农资物资乱放、耕种随意等问题。
三、存在过度整治的情况。有的村社区没有考虑自身原来的农村风貌,以城市城建的思维改造村容村貌,使农村看起来像个暴发户,没有内涵。有的村社区没有考虑可持续性、后期维护成本,比如用薄的花岗岩铺设有汽车经过的路面,用木头铺设栈道、护栏,安装奢华的路灯,大范围外墙彩绘。
四、停车管理仍是个难点。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村社区普遍遇到车满为患的问题,汽车乱停乱放情况比较多,严重影响出入,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有的村社区建了收费停车场,但村道没有收费,车主见缝插针停在路边而不肯停到停车场。
建议1、引导村干部、村民转变观念
补充说明:组织村干部、村民到人居环境整治做得好的市内市外村社区参观,了解这些优秀的村社区是如何整治,学习特色和亮点,开眼界、找差距、补短板。
建议2、平衡景观和安全的需要
补充说明:只考虑景观或只考虑安全,都不切合实际。安全主要涉及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人身安全重要,农村比较多的人身安全事故是溺水,一般情况下可以做1.05米高的护栏作为安全措施即可满足基本要求,没有必要做1.2米甚至更高的。很多村社区担心承担人身安全事故的无限责任而增加护栏高度,这需要政府部门、法院等对人身安全事故依法合理定责,使村社区放下担忧。对于财物安全,安全措施等级可以降低一些,甚至不设,比如村民地上种的蔬菜,最好不设护栏,即使设,低于0.6米为宜。
建议3、引入村民参与“四小园”建设
补充说明:村社区可以制定种植权分配、种植要求、支持服务、奖励评比等机制,将“四小园”交由村民种植管理,将村民从在乎种的菜、果可以吃,到更在乎种的花、菜和果更漂亮,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支持人居环境整治。
建议4、要算整治的经济账、效益账
补充说明:一是考虑村社区集体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二是重视规划设计,要与原来的、周边的风貌对接好,避免一刀切;三是整治要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顾长远,注重发挥长效作用,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建议5、多管齐下做好停车管理
补充说明:一是镇街指导、支持村社区规划、建设停车场;二是划好村社区范围内停车位,若村社区内有足够停车位,应禁止在非停车位停车。三是为平衡停车管理成本,可寻求合法围村收费或按车位收费,实行用者自付原则,建议村民、非村民收费标准一致,但是要注意收费标准的合理性,以及收费所得用于村里的建设发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