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东莞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72.92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第1。近年来,东莞将改革视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一招”,深化土地、科技、人力资源、金融、数据等要素改革,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东莞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通过数字赋能积极推进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后台各部门职能,以“一个平面”面向企业,将进一步畅通企业问题解决渠道,逐步形成以中心为总枢纽,各职能部门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企业服务体系,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新体系(B-READY),持续提升东莞的营商环境。
建议1、构建“1+N”统一的涉企服务体系
补充说明:按照“1+N”的模式建设全市涉企服务体系,“1”为市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做标准强指导,统筹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制定。“N”为33个镇街、园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政企沟通、部门联通”的服务主阵地,拟定服务清单,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对企投资服务一站式响应、闭环式管理。
建议2、规范服务领域,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补充说明:聚焦企业需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项目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法治服务、科创服务、开放服务、数据服务等重点服务板块,规范涉企服务流程。强化政策服务统筹协调,构建规范清晰的涉企补助补贴等政策体系。进一步整合打通“企莞家”等线上平台,推动功能集成,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强化政策发布、解读、兑付、迭代全闭环管理。
建议3、完善运行机制,优化服务体验
补充说明: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体验,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功能资源整合,构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为企服务新生态。实行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办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开办事项一网通办。依托东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建设“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全天候、全过程、全市域的为企服务新生态。
建议4、创新服务场景,让“好企业,进莞来”、“好项目,进莞来”
补充说明:建立高频涉企服务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的运行模式,有效承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新体系(B-READY)“一类事”服务场景,将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助力东莞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打造不仅“是人才,进莞来”,而且“好企业,进莞来”、“好项目,进莞来”。
建议5、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市和镇街园区的联动
补充说明: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统筹协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站集成的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市和镇街园区联动,特别在服务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方面,镇街园区更应成为主阵地、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