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积极探索加大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监管力度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大成效,形成了市、镇、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市、镇两级安全监管部门机构队伍建设较为完善,而村(社区)安全办建设相对滞后,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针对村级安全办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村级安全办建设基本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所有村(社区)都成立安全办,并在日常安全巡查、隐患整改督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推动了企业一线日常隐患排查整治和事故防范工作。但由于村级安全办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经费保障不足,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工作职责定位不清,工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安全办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日常安全巡查不够深入,未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在硬件方面,经济发达村与经济欠发达村的村(社区)安全办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在人员配置方面,全市村(社区)安全办共有安全巡查人员近5000人,专职人员仅占40%,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0%;在经费来源方面,成立的500多个村级安全办中,有400多个经费自筹,占80%以上,不足20%的村安全办经费由镇街财政拨付或由镇街与村(居)按比例共同负担;在制度建设方面,大部分安全办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职责定位不清,管理混乱。

  二、村级安全办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社区)安全办建设情况不均衡。较为发达的村(社区)配备有专职巡查员,有独立办公室,有巡查车辆。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社区),基本的办公设备如电脑、相机等严重欠缺,没有巡查车辆,与其他村级机构合并办公。

  (二)安全办经费保障不足。绝大部分的村(社区)安全办人员经费由村(社区)自行承担。其中,年人均经费在2万元以下的安全办占近50%。

  (三)安全办人员队伍配置不合理。一是兼职人员过多,大部分村(社区)一套人马多套牌子,安全巡查员身兼治安、维稳、消防、计生等多项工作职位,工作繁琐,疲于奔命,日常检查难以落到实处。二是相当一部分村(社区)为了解决就业,而将村民安排在安全办工作。

  (四)安全办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巡查员在招录进安全办时无统一标准,缺少必要的培训,人员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发挥作用,“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突出,使得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隐患排查不深入、不全面。

  办    法:

  一、由镇一级统筹提升安全办软硬件建设水平。加大投入,对村(社区)安全办建设予以资助,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安全巡查车辆等。

  二、真正解决人员经费保障问题。建议将村级安全办的人员机构经费纳入财政保障,确保每人每年经费不少于3万元,由市、镇、村按照1:1:1的比例进行分担。村(社区)可以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办人员待遇。

  三、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建议由市或镇(街)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统一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检查程序等,规范健全村(社区)安全办的职权与责任,实现村(社区)安全办人员专职化,不得再兼任其他工作岗位。

  四、严格招录,加强培训。一是建议由镇一级统筹人员招录,打破“招录人员仅为解决村民就业”的格局,实现安全办人员跨村招录,并从学历,年龄上作出规定,招收高素质人才。二是建议由市或镇安全监管部门对新招录的村(社区)安全巡查人员统一培训,提高其监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双基”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也是长期以来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只有加强村(社区)安全办的建设,推动安全巡查工作深入开展,才能推动安全生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提高我市安全监管水平。  

提案者: 符基英、向淑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