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人类公共安全问题,全球每年5700万死亡人口中,就有1490万死于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基孔肯雅热、猴痘、艾滋病、肝炎、肺结核仍潜藏在我们身边,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生活。过去几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全市卫生健康战线,举全市之力成功应对了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发重大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经验证明,高水平建设一所感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医院,承担全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任务,对于支撑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周边的广州、深圳市政府均投入巨资建设以感染性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而目前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组成,缺少一所能够在传染病发生大规模人群传播时提供快速早期诊断能力的医院,缺少一所能够在传染病病情进展导致患者器官功能衰竭时提供坚强重症救治能力的医院,缺少一所能够将传染病预防、预警、诊断、治疗、康复、科研深度整合、为人民群众提供传染病防治全链条服务的医院,全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足。


 建议1、一是选定一所市内感染性疾病专科实力最强、医院业务用房(床位)储备充足的医院,对标国内先进,加大市级财政投入
    补充说明: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强专科、大综合”,将医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感染性疾病诊疗和研究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以及监测预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东莞和周边地区感染性疾病疑难重症救治、新发重大传染病救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等任务。
    建议2、二是加强医院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
    补充说明:根据《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东莞市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要求,加强医院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建立市内帮扶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感染性疾病专科救治能力,快速补齐支撑感染性疾病专科发展的综合学科短板。打造东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打造省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建议3、三是构建完善感染性疾病分级分层分流救治网络
    补充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各类医院重点加强早期筛查、隔离和转诊能力,市级感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医院只要承担全市感染性疾病疑难重症病例和新发重大传染病集中救治任务以及传染病防治科研教学任务。
    建议4、四是医院主要承担全市艾滋病、肝病等防控公共卫生任务,承担感染性疾病筛查和疾病防治宣教等任务。
    补充说明: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预防方面知识和能力培训考核,促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多学科融合发展。着重打造既懂医疗又懂预防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促进临床医师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慢病管理、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实现群体预防与个体预防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传染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
    建议5、五是充分利用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区分感染性疾病诊治区域和普通患者诊治区域,平时分区收治,战时应急腾空,灵活转换。
    补充说明:规范感染性疾病收治区域功能布局,完善分区收治制度流程。全面开展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提升全员感染性疾病感染防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应急救治平台、危急重症抢救平台和传染病手术综合化平台建设,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传染病重症、传染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收治能力,提升我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储备能力。


提案者: 赖少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