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两家在东莞创业4年内营收过千万的公司将公司总部移至广州和深圳,与其经营者沟通发现,究其原因是初创企业实力较为薄弱,对公司成本(社保、税收、房租等)更为敏感,在大城市也更容易招揽人才和衔接产业上下游。东莞先后出台小额创业贷款、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创业场地租金补贴 、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措施,但综合实力更为雄厚且扶持力度更大的广深对东莞创新创业人才依然有着虹吸效应。目前东莞双创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经费投入力度不足。2020年,东莞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比仅为4.07%,远低于深圳(8.06%)、广州(7.59%)、苏州(9.56%)。镇区级投入差距则更大,如东莞东城、长安、塘厦等发达镇街财政科技支出占比仅为2.04%、0.88%、1.34%。对比苏州,各区财政科技投入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如常熟(11.37%)、张家港(7.82%)、昆山(10.9%)、太仓(10.04%)。
  二是创新创业人力资源不足。东莞拥有普通高校9家,与广州(82家)、武汉(83家)、南京(53家)等科教资源发达城市无法比拟,且东莞现有高校离高水平大学存在很大差距。源头创新资源的薄弱导致东莞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低,2019年东莞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仅为0.54%,与广州(13.68%)、南京(10.94%)、武汉(5.42%)等城市差距甚远。同时,东莞对外来人才吸引力也凸显不足,全市专科学历以上人才比例13%,远低于深圳(29%)与广州(27%)。

建议1、一是建议对优势及其延伸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和社保费用补贴。
    补充说明:对优势行业及其延伸行业(如IP设计、影视动画等)对标广深进行税收减免和社保费用补贴。通过与广深地区的差异化扶持,打造东莞本土优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困难,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运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为中小企业拓宽供需对接渠道,运用大数据分析,靶向筛查有需求的企业范围,主动上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服务诉求,并开通诉求线上采集渠道,及时为有需求的企业“搭桥建路”。
    建议2、二是建议多渠道向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
    补充说明:持续拓展政策宣传新渠道,线下组建政策宣传团队,线上打造政策学习课堂,开发视频微课、线上学堂、公益讲坛、移动宣传站等多种宣传方式,确保中小企业“懂政策、会操作、早享受”。统筹多部门联合协作,通过定向免息或低息贷款、赛事奖金、创投基金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对接供应链产业链、风险提醒等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建议3、三是建议政府依托高校资源为创业提供支持。
    补充说明:社会资源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是青年创业普遍面临的困难。建议利用公共场地定期举办行业沙龙、俱乐部、展会、培训班等,定向提升创业者能力,对接行业内外资源。在东莞本地高校中开设相关专业,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建议4、四是建议市级层面建设更高质量的创业集聚区。
    补充说明: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打造优质早期天使项目集聚区,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提高集聚区内政府机构服务意识,高效反馈企业各项需求。

提案者: 谭铄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