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双万”新起点,东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建立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以更加精准的服务持续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的号角。
  建立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的必要性:一是东莞人才引育工作需要。以杭州、成都、武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提高人才就业补贴、优化全流程人才就业服务、降低落户门槛等,东莞想要提升工作成效,落实市委“百万大学生引进计划”,必须提升城市自身吸引力,建立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方便人才在东莞找到适合于自身需求的工作岗位,是展现东莞对人才重视程度的一扇窗口。二是并无专门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虽然已有“粤省事”就业专栏、“东莞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但这些平台并无人才信息收集功能,就业信息推送针对性不够强,不方便大学生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三是组织人才部门统筹安排人才战略的需要。通过建立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根据大学生人才注册信息等内容,了解东莞对各地区人才的吸引程度,方便通过信息化技术、态势分析等方式找出就业政策的薄弱点,提高就业政策的针对性,找到更适合东莞发展的吸引人才战略。


建议1、一是搭建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
    补充说明: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团市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政数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开发“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小程序,设置实名信息、就业信息、直通联络三个栏目。实名信息栏目包含人才注册与企业注册两个分类,人才注册包含就业人才基本信息、就业意向等内容,企业注册须经过官方部门审核认证;就业信息栏目包含东莞市最新的人才政策、考试信息、招聘信息等,根据人才自身条件智能化推送相关信息,过滤不适合人才的信息;直通联络栏目包含人才视角与企业视角,人才可以通过该栏目直接联系通过企业注册的企业,认证企业亦可针对自身需要直接联系相关人才。
    建议2、二是设置专项人才热线。
    补充说明:在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设置政府热线专栏,热线由东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通过专项热线电话及时答疑解惑,提供适合于人才的就业信息。
    建议3、三是加强宣传引导。
    补充说明:通过电视台、电台、地铁站台、短信推送等方式提高“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小程序的知晓率,作为东莞市引进人才战略的一张名片。

提案者: 团市委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35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回复意见如下: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精神,进一步落实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关于“到2025年引进本科学历人才数量达到148万人”的目标要求,充分掌握莞籍学子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的底数,聚焦学历人才招引前端发力,今年以来市委人才办,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政数局、团市委等部门对建立东莞高校人才信息平台进行了初步可行性探讨,初步达成了组建莞籍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的共识。
  一是充分讨论研究。上半年,市委人才办广泛收集了广东佛山、江苏镇江、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关于组建本地大学生信息平台的经验做法,先后召开两次专项工作研讨会,与有关单位就平台组建模式、数据来源、运营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研究。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综合考虑目标对象的年轻化、知识化特点,经讨论,明确了莞籍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建设由市委人才办统筹指导;团市委牵头做好具体落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依照职能提供相应人才数据、并协助落实相关宣传、推广、服务等工作;市财政局做好资金保障;市政数局对平台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平台正式成立后,将考虑引入市属国企力量(如东莞市东资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加强运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完善实施方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共同起草了初步建设方案,并于6月份起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在吸纳各单位反馈意见后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团市委)



关于报送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0240235号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团市委: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结合我局职能,现就第20240235号建议中提到的“关于建立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的建议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根据我市基本情况,我市有在莞普通高校9所,2024年在莞高校应届毕业生约4.38万人。(东莞生源的大学生包括了市外高校,建议可以以高考录取数据为准)。
      接下来,支持市委人才办牵头,团市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政数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开发“东莞市大学生人才信息平台”小程序,设置实名信息、就业信息、直通联络三个栏目。
   
   

                              东莞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1日



办理单位: 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教育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财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