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在全市各镇街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近年来,随着市、镇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得以逐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及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数也逐年上升。但现阶段,由于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社区医务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严重,主要原因为:
一是现有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合同制人员,员工缺乏安全归属感。
二是由于全市各镇街社卫中心薪酬待遇参差不齐,低待遇的会流向高待遇的镇街,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是社卫中心近年来承担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渐增多,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以我镇社卫中心为例,按照市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我镇常住人口23万多人,应配46名公卫人员,但我镇社卫中心却只有专职公卫人员20名,从而导致社卫中心的全科医生长期要加班加点去做公卫服务,使全科医生无所适从。
完善有关制度,改变目前的状况,迫在眉睫。
办 法:
一、完善聘用制度。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定岗不定人,由上级部门发文统一规范、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随意打破合同,明确违约方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符合签订长期合同条件的就签订长期合同,让员工有安全归属感,增加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各镇街社卫中心聘用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应适当设定一个最低标准。比如编内人员每人不低于9.33万元/年,同一职称聘用人员也不应低于9.33万/年。
三、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制定并出台明确的文件,要求各镇街的社卫中心要严格按比例、按岗位配足人力,并明确岗位责任,按完成的基本任务来定绩效工资,各项公卫指标挂牌奖励。基本医疗岗位的按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及医疗安全定绩效工资,如完成公卫指标则按奖励性绩效工资挂牌奖励,公卫岗位则按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定绩效工资,超额部分按奖励性绩效工资挂牌奖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