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通知中,明确强调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2023年东莞重磅出台“2+2”政策,推动东莞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月份公布《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建设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其中,鼓励莞籍大学生从事制造业尤为重要,然而很多莞籍大学生不愿意到制造业行业工作,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制造业对于人才吸引力度不够。当前我市制造业在人才招聘上存在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市制造业在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没有优势,2023年目前我市制造业中位数年薪6.24万元,在18个行业门类排名中处于中等位置。对比金融、建筑等行业,制造业的薪酬待遇还有待提高,这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薪酬较高行业。另一方面,制造业晋升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这就降低了大学生进入制造业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学校知识与现实技能不匹配。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制造业相关的实际技能培训,使其在进入该领域后面临技能不匹配的问题。当前高校专业设置偏向理论,而制造业技术更新较快,学校设备更新往往滞后于市场,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制造业相关职位。因此许多莞籍学生选择其他行业。
建议1、一、构建制造业与莞籍学生桥梁,增强莞籍学生对制造业的兴趣
补充说明:一方面,可以在我市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之时,举办制造业专业选择指导讲座,并对有意向从事制造业学生提供大学职业规划和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我市莞籍学生就读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我市制造业协会与市政府宣传部门,可以加强联系各高校东莞老乡会或者校友会方式,通过组织制造业专业讲座、座谈会、宣传片和邀请学生企业参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市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职业发展通道,纠正对行业的误解,增强对制造业的兴趣。
建议2、二、增强我市制造业人才吸引力度。
补充说明:一是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招聘莞籍大学生。可考虑在企业薪资支出上设立一定的税收减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二是对于入职我市制造业的莞籍大学生,给予一定物质补贴,每年可评选一批优秀人才给予表彰。三是制造业行业及其相关部门给予入职制造业的毕业生创造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四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假期来东莞制造业实习,政府对学生们给予更丰厚的实习津贴。
建议3、三、加强东莞市制造业与高校合作,打造全方位职业引导体系。
补充说明:一方面对于我市高校,鼓励本市高校积极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合作,为学生制定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设备技术,引入更多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生产管理、自动化技术、工艺流程等。确保课程内容贴合东莞市本地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刚入职的莞籍学生,由政府牵头,设立制造业导师制度,由制造业协会提供专业人士担任导师,为莞籍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东莞制造业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