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今天,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实现华丽转身,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面临着一些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一是经济预期不稳,资金链紧张。东莞市福建商会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信用等级有待提高,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压力,在融资方面也面临一定困难等。在全球经济环境,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生产供应链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现象。 二是人才招聘难。会员企业多数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高端技术和科研人才,创新能力薄弱,产品优势不多,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人才招聘困难,尤其是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非常匮乏。 三是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政策措施不够精准,落地执行效果不佳。例如,一些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或者扶持方式不当,导致企业无法真正受益。同时,一些会员企业家在发展理念、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引导。
建议1、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补充说明:加强银政企合作,落实无抵押贷款政策,探索“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构建覆盖全市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整治银行违规变相提高利率行为,清理规范各类融资“通道业务”,大力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建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充实政策性融资担保增信服务。也可依法建立互助风险金或采取民营企业自愿参加的方式建立民营企业项目贷款担保资金。
建议2、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简化清理审批环节和涉企收费。
补充说明:推进降成本行动,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环节,严格控制审批时限,力争做到不拖延项目进度,规定时间回复投诉等事项,严肃追究工作失责,确保服务承诺进一步落实。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必须收取的费用,一律按下限执行,积极推进涉企行政事业零收费改革。
建议3、增强政策粘合性能,构建党政企沟通长效机制。
补充说明: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和落地执行效果。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共性问题,由市领导牵头督办,部门跟进会办,把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初衷落实好。建立民营企业家参加重要会议制度、构建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家有序参政议政渠道。
建议4、统筹部门优势资源,打造增值化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补充说明:在传统涉企审批服务基础上,构建人才、科创、金融、法治、政策、解决个性化诉求等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服务新生态,实现企业需求统一受理、协同联办,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借鉴杭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经验,线上通过整合贯通各类涉企服务系统资源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线下指定窗口牵头单位分管领导为首席服务官,并设置1名首席服务专员“一对一”现场为企服务,统筹推动各类跨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