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文旅消费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文旅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顺应大众旅游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创新旅游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模式”任务,建议全面强化消费场景统筹,提升文旅产业质量。  据统计,2023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东莞收获强劲“流量”,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假日期间,消费活力迸发,旅游收入倍增,为东莞经济复苏并走向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当前我市文旅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分散,缺乏大型综合性文旅消费场景,导致游客走马观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缺乏夜间文旅消费区,对夜经济贡献动力不足,特别是针对年轻人喜好的夜间消费吸引力不够,导致停留时间不长;三是文旅供给创新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同质化产品扎堆,花海、稻田,多个镇街同样种植;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许多镇街的文旅景区就是一片野外田园,几乎没有配套,影响文旅体验。


     建议1、加强统筹规划,构建特色街区旅游场景。
    补充说明:参照广州永庆坊、潮州牌坊街、肇庆西堤紫荆文创街区,结合城市更新与“三旧改造”,统筹32个镇街人文资源,分片区规划,活化利用好东莞骑楼、特色古村落等历史性文化旧址,建设以“东莞记忆”为核心的一批具有东莞标识的综合性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提炼具有内涵的地域文化名片,融合灯光秀、精品文创、休闲娱乐、特色小吃、潮流演艺等业态,打造成为东莞文旅打卡地。
    建议2、打造农旅综合体,构建乡村休闲旅游场景。
    补充说明:立足乡村振兴与精品示范村打造,依托东莞独特的行政分布结构,因地制宜,选取部分镇街重点打造一批农旅综合体,将农业、旅游、文化、商业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着力挖掘田园风光、农耕文化、非遗民俗、研学实践、生态美食、精品民宿等旅游资源,满足都市田园生活休闲度假需求。
    建议3、挖掘特色文化,构建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
    补充说明:厚植东莞市改革开放文化、莞香文化、非遗文化等,深入挖掘林则徐、袁崇焕等历史人物故事,提炼特色文化IP,创编精品文艺节目,利用现代科技,情景交融重现鲜活历史,增强游客亲身体验感;以莞香为切入点,创编精美舞蹈,以非遗文化等充实景区文化内容产品支撑,增强吸引力,开发地域标识系列的文创产品、纪念手信等,打造文化底蕴强的沉浸式旅游场景,创造过目不忘的高规格品质游。
    建议4、深入发掘东莞文旅资源价值。
    补充说明:创新文旅业态,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动能,探索诸如文旅+东莞美食、文旅+岭南文化记忆、文旅+高科技等新路径,不断丰富文旅内容体验;布局消费购物新商圈,促进消费更多向生活领域拓展,针对港人“过夜游”激增及年轻化趋势,积极打造以港风味港潮流为主题的小港夜、夜经济商圈,吸引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消费。    依托东江、石马河等流域,与“万里碧道”相结合,打造东江花月夜等夜间游览航线,沿途设置部分网红夜市,扮靓城市夜文化风情,盘活夜经济,满足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
    建议5、健全配套设施,构建高品质智慧化旅游场景。
    补充说明:推广东莞旅游年卡,健全门票预约机制,实时监测景区人流,开发智慧语音导览服务。完善智能停车场建设,加强节假日期间交通疏导,规范管理周边私人停车收费。完善景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母婴室、特殊人群等关怀保障服务。加强景区志愿服务引导,全方位贴心构建品质、智慧旅游场景,打响东莞文旅名片。
    建议6、加强东莞与港澳在文旅消费全方面的联动、合作与交流。
    补充说明:包括政府搭平台、畅渠道,政策的顶层设计,为莞港澳旅游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项目对接,深化文旅产业合作,加快推动东莞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以财税优惠措施支持鼓励港澳青年人才来莞投身其中,在文旅领域创业。加快推动跨境支付服务,譬如设置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让港人可使用“八达通”APP自助兑换大湾区硬钱包卡充值;推动莞港澳三地跨境交通更畅联,联合各方推出譬如来往香港火车飞和直通巴士飞优惠、为港澳车北上实行优惠、为港澳人来莞增设旅游观光或消费购物免费巴士、开通公交地铁扫码互通和AlipayHK(即支付宝香港)落地等各种软硬件的联通。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林达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