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关系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未来,而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随着近几年入户扩容,我市教育规模急剧壮大,目前已有公民办幼儿园128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54所,普高及中职类79所,加上小学午托和4:30课后服务的落实,绝大部分学校已设有食堂,食堂管理良莠参差,时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特别是一些食堂外包的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食堂。在近期的学校食品安全督查及与其他镇街交流中发现,少数学校居然用劣质大米供学生食用,一部分学校实际供餐与其提供的供餐宣传和收费标准大相径庭,部分学校食材质量低劣,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过多,对外采购预制食材(特别是油炸豆腐),配餐不科学,十多元一餐的伙食甚至鲜见肉类,这易造成学生营养不良或不均衡,一些食堂小卖部充斥着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辣条等垃圾食品和饮料。有些食堂设备简陋,卫生条件较差,连配餐间都没配备,甚至发现个别学校连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都没做,这都会严重造成学校食品安全隐患,甚至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议1、出台学校食堂监管法规标准。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教育部门主责日常监督管理,卫生部门主责食品安全监测。制定学校食堂厨房设施设备、餐具消毒、食材采购、入库存储、从业人员培训、作业流程等方面的具体标准,针对厨房面积、设备配置、通风系统、采购验收、仓储温度、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作业流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各部门依法履职提供科学依据。
建议2、建立重点食品安全监测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针对学校食材批发市场、供应商进行重点监管,开展日常巡查,检查许可证等,确保食材来源地合法。针对学校食材运输设置监测点,对运输工具卫生条件、冷链系统进行检查。对学校仓储环节开展抽查,核实存货记录、仓储条件。同时开展餐饮样品检测,对菜肴原料、成品等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建议3、实施学校食堂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多方的监督作用。教育部门要制定学校食堂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按照计划频次对学校食堂进行日常检查,内容包括食材验收、食材储存、餐具消毒、制作过程、供餐流程等,重点检查卫生条件和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建立以家委会、校园膳食委员会、志愿者为主体多成份的膳食监督机制,派员参与并监督制作的全过程。
建议4、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食品安全与学校年度评价和相关领导考核挂钩的力度。各级教育和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食源性疾病等事故时,要依法进行事故调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行政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提高事故賠償标准,充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建议5、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训,加强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签订承诺书,强化其服务意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其从业资格的监管,定期组织培训测试。形成全员参与的食品安全文化,确保食品安全。
建议6、公办学校食堂全面回收自主经营;鼓励甚至强制学校食堂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细化管理,明厨亮灶的现场视频,让家长可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