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400万辆。随着机动车不断增多,掉头交通流的出现和城市拥堵布局、交通路网系统构成、交叉口间距、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引发了各方面交通拥堵的问题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城市道路两侧的商业、居住等吸引点开发强度较大,会增加道路两侧交通往来需求,增加掉头交通流量。近年来,随着我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学校周边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交通秩序混乱,学生上下学期间,大量的私家车接送导致道路拥堵严重,给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部分家长的车辆为了求方便直接从正常直行车道插队到掉头车道,堵住直行通行车道;不少家长接完孩子后直接原地调头,加上非机动车、自行车逆行,路面现场混乱不堪。很多学校周边无机动车临时停靠位,前来接送的小车占道停车等问题,过往公交车、小轿车越线行驶。


建议1、优化学校周边道路布局。
    补充说明: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优化学校附近的交通信号、设置交通标志和路线指示,增加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等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学生上下学时间段,引导社会车辆绕道而行,避免社会车辆进入学校路段,给接送学生的家长车辆提供便利,缩短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减轻学校附近道路的交通压力。
    建议2、优化红路灯与掉头车道设置。
    补充说明:在学校周边繁忙路口的掉头车道可与红绿灯系统联动。由于左转掉头会遇到直行车辆与左转车辆三者若同时进行,影响了行车速度,不利于解决拥堵问题,若在掉头车道处设置红绿灯,与信号控制交叉口实现联动,根据道路的几何参数、控制参数、交通需求量,包括道路的长度、车道数、车道宽度;交通控制措施、信号配时方案;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行程车速等方面作为参考值。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主干道上,根据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叉口车辆转向比例、车辆出行等参数而设计左转掉头转弯车道与交通信号灯。既能保障车辆能安全有序地通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又能有效地实现左转掉头。
    建议3、在学校周边设立临时停车区。
    补充说明:在学校周边设立临时停车区,临时停车区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方便的地点,让他们在接送学生时能够临时停车,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困扰。设立临时停车区可以分散家长接送学生时的车辆和规范家长的停车行为,减少道路上的乱停乱放现象,从而缓解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随意停车导致的交通事故风险,提高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水平;减少学生在道路上行走的距离和风险,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
    建议4、学校内部实施错峰上下学。
    补充说明: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楼层的上下学时间,实施错峰上下学制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入校和离校,可以分散学生和家长的人流,减轻放学高峰期间家长接送学生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错峰放学为家长提供了更灵活的接送时间选择,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建议5、交通部门和学校加强交通管理。
    补充说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交警或交通协管员在学校周边的执勤力度,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维护交通秩序。安排警力进行整治,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增派警力加强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疏导,及时查处校门前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鸣号等违法行为。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与学校进行沟通,让学校派遣人员协调交警进行执行,帮忙维持交通执行,帮忙减轻学校附近的道路交通压力。
    建议6、推广绿色出行。
    补充说明:对离家路程较近的学生,鼓励学生和家长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对离家路程较远的学生,鼓励学生乘坐校车或者同小区的学生一起拼车回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减少家长的接送负担,校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提案者: 钟伟基,韩炜光


根据我局职能,结合今年市民生十件实事和我局今年重点工作要求,参考《厚街镇厚街湖景中学、丰泰外国语学校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报告》,由交警部门牵头,联合交通、教育等部门,按照“片区治理、一校一策”的思路,制定了湖景中学、丰泰外国语学校等七所学校的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主要通过规范完善接送通道硬件设施、分班级分时段分区域精准接送、开通校园定制公交专线、强化学校门口“警家校”联动秩序管理等四大措施,推动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总结实践经验,制定标准化、可推广的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交通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09号建议答复的函
   
  市交警支队:
      根据钟伟基,韩炜光代表提出的《关于改进学校周边交通的建议》(第20240209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局重视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各镇各校协调公安、交通运输、综治、综合执法等校园周边整治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会商研判,研究部署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安排,切实把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是落实各镇街(园区)教育管理中心联合公安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对学校门前道路交通状况和学校周边车辆超速行驶、不礼让行人、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进行治理。协助和指导学校完成学生接送区域、家长等待缓冲区域的设置,校园周边标志标线、信号灯、人行设施、分隔设施、停车设施等交通防范设施的布置。联合属地公安部门,健全完善学校安保队伍、学生家长、公安交警三防联动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教师、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参与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指挥和分流疏导工作,配合交警派发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及时劝导交通违规行为。
  三是积极推动试点学校学生统一接送模式。结合市“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积极组织东华、光明等大型寄宿制学校学生离返校期间采用校车、学生公交专线等方式将学生统一摆渡到各镇街指定接送点,有效缓解学生周边交通压力。同时以此为契机,深入推广此接送模式至全市其他各类寄宿制学校,并落实学校根据各年级教学安排,实行分批错峰放学,积极配合做好我市学校周边道路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专此答复。
                                    
   

  东莞市教育局
  2024年8月30日

办理单位: 交警支队,教育局,交通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