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东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底,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约996亿元,全市从事人工智能的组织机构13000多家(含企业、院校、研发机构等),东莞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则有10数万,甚至更多。其中以OPPO、VIVO、华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约占全球出货量四分之一;以奥普特为代表的机器视觉约占全国出货量30%;以拓斯达、李群自动化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约占全国出货量10%;以固高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约占全国出货量10%;以合泰半导体、合微集成电路、赛微微电子等为代表的智能芯片企业,近两年在技术研发、芯片量产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制造芯片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做为制造业名城,以长盈精密、佳禾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在国际、国内都占有一定地位。总的说来,东莞的智能制造、智能装备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非凡成绩的背后,东莞人工智能产业还存在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产业协同不够、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补充说明:(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议市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研发的财政支持,设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金,每年投入至少5亿元人民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2)建立跨界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3)重视产业协会。下放一些权利、划拨一定经费,让他们参与到产业调研、政策建议、产业引导、市场调节、技术研发、产业推广、招商引智等工作中。
    建议2、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补充说明:(1)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广东省和东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例如,可以在东莞市打造“AI+制造业”示范区,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入驻。(2)建立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搭建跨界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以东莞市为例,政府可以牵头搭建“AI+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人工智能产业峰会、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产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建议3、培育产业发展环境,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示范样点
    补充说明:保障产业空间,谋划整备连片用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梯队,带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丰富AI应用场景及模式,鼓励我市制造业融合AI技术,打造AI+制造、AI+金融、AI+医疗、AI+教育等落地场景。将AI视觉技术、AR/VR应用到家居方案设计和生产全链条环节,发挥智能纠错、数字化拆单、AI智能柔性生产等优势;以AI丰富传统家居产品功能多样性、延伸产品使用场景,打造家居新生态。
    建议4、坚持点面结合,打造应用场景
    补充说明:(1)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在多模态学习的环境下,推动东莞的机器人发展与未来深度学习融合发展。选定几个东莞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政策重点倾向支持通过大模型学习快速积淀工业数据和行业经验的概念验证和工业场景应用。(2)打造应用场景。以滨海湾智慧城市数字化前瞻性布局为依托,通过开放无人驾驶的场景应用,为东莞机器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场景。进一步鼓励机器人产业在工业、服务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行业交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制定。
    建议5、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补充说明:(1)制定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出台扶持政策:出台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产品流通、交易、安全保障、基础设施监管等机制。例如,可以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贷款贴息、融资、用地、用人、市场开拓等优惠政策。(3)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例如,可以出台《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建议6、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补充说明:(1)因才施策。通过创业投资、落户置业等多方面创新激励政策,精准引进人工智能交叉复合型人才;建设人才联络基地,开展主题讲座、研讨会、人工智能论坛等学术峰会,促进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2)拓宽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职业培训通道、探索校企资源整合等;加大在机器人的算法研究、工程制造和工艺设计等方面卓越工程师人才库的储备。依托华为等在松山湖的云平台和算力平台,提升开发者村、鸿蒙园区发展能级,加速算力迭代,推动快速孵化,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公司来东莞落地。(3)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创新能力、技术水平、成果转化等为核心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人工智能人才的价值和贡献,设立荣誉机制,对评价结果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提案者: 市青联,市工商联,邹润榕,袁嘉豪,黄进财


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08号提案《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办高度重视并结合职能认真研究办理,现将会办情况答复如下:
  一、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地方标准制定
  为更好支撑网络安全政策法规落地实施,满足各部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和基础产业发展急需,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指导成立东莞市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更好地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二、共商共建共享大湾区人工智能交流合作平台
  今年9月,东莞市委网信办积极加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广东分中心共同发起、组织筹建的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与广州市委网信办、深圳市委网信办以及华为公司、腾讯公司、中山大学共同推进建设我省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评估体系,推动制订我省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标准和可量化的行业评级框架,服务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更好地支撑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探索以高水平的安全促进数字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产业发展急需,谋划建设保障服务平台
  近期,市委网信办先后调研OPPO、VIVO、开普云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情况以及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情况,充分了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应用产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谋划建设市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平台,提供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监测检测、人工智能大模型评估认证、产品销售、运营维护、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更好地促进我市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对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委网信办)


办理单位: 科技局,市工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人社局,市委网信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