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而车位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车位供给不足不仅导致了停车难、停车贵的现象,还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居民生活质量。尽管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补充停车位,如增加路面施划等,但相对激增的机动车数量而言,车位数与车辆数严重不匹配。据统计,目前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居全省第二,然而,全市机动车停车资源供给不足。在汽车拥有量急速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当下,推动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停车设备建设,科学布局城镇立体高层停车产业体系应该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一条出路。经调研,我市停车位管理及规划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城镇停车位设置严重匮乏且不规范。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加上城镇停车位供不应求,停车“一位难求”的现象严重困扰着附近商户和居民。加之停车设施管理不到位,许多公共停车位长期被僵尸车、杂物私占,影响了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违章停车和停车纠纷等问题日趋严重。 二是缺乏先进的立体停车系统。传统停车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传统停车位征地的范围较广、占地面积较大、运营成本较高。而且传统停车位在停车过程中,车主需要人工寻找车位、倒车、寻找车辆、寻找出口、停车收费,会出现环节繁琐,效率较低,收费和管理较散乱等问题。立体停车场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在国内外被广泛局部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好办法。
建议1、加强停车位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
补充说明: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城镇停车空间。提前谋划在我市城镇立体停车场的布局,由各地规划部门、发改部门、交通部门,根据当地车辆交通实际情况前瞻性制定立体停车场布局规划。大力推动立体停车场在城镇中心区见缝插针式建设。利用现有的城市空间,在市中心区、镇中心区,特别是大型商贸中心、综合市场及周边建设楼上停车场,可在大型建筑群和人口密集高的地方兴建试点。
建议2、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推动社会化停车产业发展。
补充说明:建议政府积极让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立体停车场的建设,扶持停车场建设走产业化的道路,实施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政府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扶持。
建议3、推进停车场立体化改造,实现城市泊车的智慧管理。
补充说明:建议政府在停车配建指标审批、经营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优先推进公共停车场“平改立”项目建设,鼓励现有停车场管理者对平面停车场进行立体化改造。建立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简化报批手续,指定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发改、财政、交通、规划、建设、市政、质监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审,加快项目落地,在有条件的旧停车场或合适地点,逐步推进停车场的立体化升级工程或建设工程。同时,继续积极开发优化停车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联通我市各公共停车场,打通各公共停车场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步实现城市停车的精准智慧管理。
建议4、鼓励大型建筑楼上停车场面向社会开放。
补充说明: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收费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停车周转和停车资源利用率。
建议5、撤销部分道路两侧临时停车泊位,引导社会车辆进入停车楼。
补充说明: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疏通人流密集的中心点道路交通,实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各行其道迫在眉睫。建议在中心区、商贸集市等周边有公共停车设施的,撤销其道路两侧及公共停车场周边500米范围的临时停车位,腾出道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