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社会稳定,也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都会经历快速发展变化的重要成长阶段,对之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在我国,青少年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2021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
   据了解,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省内地级市中最先开设了青少年心理科,并在院内开设青少年病区,加大治疗力度;在院外,对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进行培训;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心理健康平台,东莞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政府各部门的联合关怀下,得到重视和支持。
    但是,对于拥有千万人口的东莞,在青少年心理治疗上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关于青少年心理治疗体系亟待提升,待解决问题如下:(一)优质医疗资源需要扩容。除市精神卫生中心外,东莞开设有心理门诊、心理病区的公立医院屈指可数,庞大的患者群与难以满足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二)家长对于心理治疗的误解影响治疗效果。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遇到一些心理困惑是非常普遍的,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不仅要改变儿童青少年的个性、认知和情绪行为习惯,还要与家庭成员一起合作,适当调整养育风格,所以家长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任。(三)现行医院管理需进行调整优化。一是精神专科医生少。抑郁症或其他情绪障碍的诊断需要严格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然而东莞市儿科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很多设有临床心理科的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医生(非精神专科医生,多数由其他专科转科来心理科工作)主要依赖量表测量来评定是否患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等。而量表只能测量回答问题人的一部分主观体验,非常缺少其他相关的诊断依据,诸如:现病史,重大生活事件(诱发事件)以及家族史等。二是问诊所需时间少。近期《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国内多家精神专科医生,他们普遍表示青少年抑郁症症状更为复杂,需要的诊断时间比成年人更长,而专科医院甚至儿童医院心理门诊量大就诊人数多,专科医生门诊的问诊时间大幅缩短(东莞市为例,青少年专科主任门诊每日人数能达到50人次左右)。问诊时间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抑郁症(情绪障碍类疾病)扩大化诊断的可能性;患者就医汇报病史存在“信息衰减”现象,需要医生主动提问才能弥补这个问题,这也导致访谈不全面而出现诊断或评估的误差。三是东莞本地精神专科培训时期短。儿童医院或者综合医院儿科医生进修精神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接诊率,但是专业培训的时间短(目前通常是3个月);提供培训的专科医院的专业程度也会影响进修医生的疾病诊治技能。
  基于以上因素,建议优化医院管理内容,为青少年精神健康医疗提供以下改善措施。


建议1、推广市内外先进经验。
    补充说明:借鉴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的“心理护理门诊”工作经验,推动有心理咨询技能及兴趣的医护人员,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核等规范培训,在镇区医院、社卫中心开设“心理护理门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就在家门口的心理治疗服务。
    建议2、开设互助关怀群组。
    补充说明:在医院组织与指导下,面向不同心理疾病的家长群体,开设“互助关爱社群”,本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原则,组织如专业讲座、互助沙龙等形式多样的疗愈性活动,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心理疗愈相关专业知识,从内心树立必胜信心,做好陪伴孩子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建议3、科学、个性化设计家长、教师指导手册。
    补充说明:心理治疗后,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由医院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为孩子的家长、教师设计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手册,以便家长和学校更好地帮助孩子,促进医家校共同育人。
    建议4、保障精神专科医生访谈患者的时间,小幅提高门诊接诊费用。
    补充说明:准确的诊断是给出最优治疗方案的基础。门诊应分别为初次接诊患者提供至少30分钟的访谈和评估时间;为随访患者提供至少15分钟的访谈和评估时间。足够时间的医生访谈不仅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用以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同时也给患者充分表达的机会,医生的倾听有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疾病的康复。小幅提高接诊费,原因是延长的访谈时间里,专科医生运用医患沟通以及心理咨询的技术,通过倾听、提问、澄清、接纳和尊重等影响性技术获得患者信任,能够敞开心扉,深入剖析自我,起到了治疗的效果。因此需要收取此项工作的劳动报酬。
    建议5、规范且延长培训时间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
    补充说明:高质量的培训项目提高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技能,从而能够有效诊断和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是一个家庭和孩子共同面临的问题,专科医生应该能够不仅给出专业诊断,也需要对家庭给出恰当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方案:例如是否需要家庭环境的调整,还是需要父母的家庭教育行为的纠正等。这些技能应是儿童青少年专科医生培训的主要内容。因此,提高专科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和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合格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的专业人员。
    建议6、医院管理应重视心理治疗的辅助作用,强调心理治疗师在疾病康复中的地位。
    补充说明:儿童青少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家庭、学校及同伴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障碍;此阶段也是人格发展和调整的有利时期。正确识别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并给予药物治疗以外的其他辅助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因素。除了确诊的多动症、重度抑郁,自杀意念和风险极高的儿童或青少年患者,首要以药物治疗之外,其他类型的心理问题:焦虑障碍、失眠、轻度抑郁等,都应以去除致病因素(环境不良刺激、重大不良事件等)、调整情绪、改善个体应对方式、调整不良行为等作为重要的干预目标。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陈苑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