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202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医疗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牢树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医疗服务纳入“民生大工程”,深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聚焦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支付保障等环节综合施策,在区域医疗信息化方面已完成“一网一库一平台”的建设工作,对改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但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服务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第一,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机构在全市医疗机构和服务中占比非常低;第二,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数量较少;第三,网上就诊量不高;第四,建成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医疗机构较少。
  面向新征程,我市应对照国家和省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部署要求,借鉴国内外“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建议1、加强政策指引和支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机制。
    补充说明:参考宪法和有关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东莞市相关政策法规细则要求,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允许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注册互联网医院,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在全市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将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纳入考核,确保“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出台互联网医院服务收费标准,调动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积极与医保对接,完善医院医保线上支付政策,扩大所有互联网医院医保线上支付。
    建议2、拓宽服务功能和范围,建设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补充说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药品”“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医保支付”等便民服务有效落地。完善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医药、护理、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科普、健康咨询、慢病管理、康复管理等服务,开通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家庭监测等功能,鼓励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线上就医,普及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医技预约、体检预约、影像及检验等检查结果主动推送,以及报告查询、云影像、移动支付、线上医保、中药代煎、药品配送等线上服务。通过线上功能完善患者就诊闭环,将线下医疗服务分类分级分流至“线上”,着力完善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就诊服务的协同能力,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探索实现更多的就医场景,持续推进形成诊前、诊中、诊后的全链条就诊闭环,为患者提供全医疗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先诊后付的线下就医模式,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均由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基于信用的无感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结算,参保人在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无需进行任何付费操作,实现患者医疗付费零排队,大大提高就诊效率。
    建议3、加快平台建设,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
    补充说明:打造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推进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改造升级,实行标准化数据采集,整合、分析和挖掘形成全民健康大数据库,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居民医疗信息共享通道,逐步将省、市、镇平台并轨联结,实现全方位纵向医疗健康信息流动和一键双向转诊。建设云影像、心电、检验平台,建立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通共享机制,减少患者在不同公立医院检验检查次数,避免重复检查,依托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应用,提升社区和镇街医院的影像、B超、心电等远程医疗诊疗水平。依托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建设医疗网络体系,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医疗联合体和镇级医院,并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为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提供支撑。
    建议4、深化医联体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补充说明:加大力度引入国内知名专家助力打造我市优质医疗服务,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远程医疗教学、协作联盟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建立市、镇街、社区示范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让群众在基层机构即可享受三级医院专家“面对面”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建议5、加强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辐射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地。
    补充说明:以公立医院为标杆,打造示范互联网医院,先试点一批,带动一批,全面总结扩大。加强与先进互联网企业和东莞市三甲医疗机构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与市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合作,然后再推广到全市其他医院。鼓励医疗机构、区域平台和相关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技术应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效率。支持医学检验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疾病预防、检验检测等医疗健康服务。全力宣传倡导互联网医疗,提高群众对线上就医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改变群众就医习惯,引导患者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院互联网问诊功能,优先选择在网上进行咨询问诊。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使用效果开展市场调查,并在群众反馈下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提案者: 清溪镇政协小组,李爱东,张更勤

自2023年初省平台发布国标版移动支付方案后,我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均可申请使用线上医保结算和支付的能力。无论是医院的公众号或互联网医院平台只需机构申请联调接入,即可实现线上医保结算和支付。截至目前,全市已上线医保国标移动支付的医院共49家(含4家互联网医院),正在联调41家。(市医保局)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医保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