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过低掣肘着科技创新发展。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加速迭代等因素,技术供给侧与金融投资机构间存在较大的“信息鸿沟”,金融投资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评价工具去挖掘早期技术的商业化潜力,无法充分评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技术与财务可行性,“不敢投、不敢贷”现象普遍存在。而概念验证中心是指设立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由多种组织、机构与高校院所合作运行的新型组织。它通过为早期科技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帮助早期科研跨过资金和信任鸿沟,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在东莞也处于初创阶段。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科技创新的号召,进一步激发新型研发机构、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等新锐力量的创新能量,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概念验证中心也随之应运而生。该中心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和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东莞市大学创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旨在实现科技成果的项目征集与遴选、培育与产业化进程加速,从而加速和落地创新项目。 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概念验证中心初期成果来看,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仍存在多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专利技术水平与转化价值低。专利技术水平和成果供应端与市场需求端对应衔接程度,是决定高校科技成果能否实现转化的基础条件。而我国高校专利数量多但技术水平低,严重制约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我国专利转化价值低,实验室成果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专业转化人才与机构缺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体系与机构缺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并没有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体现与发挥出来,专业转化人才和中介机构缺失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问题,转化人员和机构仅将自己定位为沟通渠道或平台,缺乏增值服务能力。三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足。技术创新和转化其实也是技术成熟度持续增长的过程,主要包括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工程化、生产线和成熟产业化阶段。中间的概念验证和中试量产阶段是技术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既是对技术指标的检验与修正,也是对生产的预演与探索,而且只有经过多次完善与改良,才能将相关技术投入大规模生产以实现产业化。
早期基础研究阶段一般可通过申请研究项目或课题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技术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化阶段也会有企业蜂拥而至,但中间的概念验证和中试量产阶段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得企业不愿意参与其中。探索发展概念验证中心,是打通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衔接的“最初一公里”,对于松山湖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具有破局意义,对于推动我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建议1、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推进东莞市概念验证中心松山湖行动计划。
补充说明:结合我市科研和产业特色,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推进东莞市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松山湖概念验证行动计划。一是由松山湖主导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研究推出“松山湖概念验证支持计划”,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阶段,以促进基础研究项目向概念验证项目转化为核心,降低概念性转化风险。二是加大对松山湖目前正申报概念验证平台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示范推广,鼓励更多有资质的科研平台和龙头科技企业建设申报,优化概念验证生态。三是鼓励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科技计划资金立项并通过验收的基础研究项目进入松山湖概念验证中心项目库验证。
建议2、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支持建设特定产业领域的政产学协作概念验证中心。
补充说明:通过出台管理办法、扶持办法等,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概念验证中心,对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研究,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一是由政府出资统筹,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科技企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特定产业领域探索建设政产学协作的各类概念验证平台。尤其要支持和鼓励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创立概念验证中心,促进优势学科中具有市场潜力关键共性技术的概念验证。各平台可聘请行业资深人员负责识别、筛选创新思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立项目清单,从创新源头就开始考虑技术商业化路径,鼓励多团队围绕项目清单开展多技术路线竞争,择优深度支持。二是培育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专项概念验证中心示范项目。借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天然优势,一是由实验室梳理和优化其产业技术研究和产业落地转化功能,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专项概念验证中心,作为概念验证中心全市示范项目;二是联合实施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概念验证资助计划,以“政府牵引、稳步推进、滚动支持”为原则,支持能够用于探究实验和概念验证的新计划,每笔资助金额不超过 30 万人民币,受资助一年后若被证明具有潜在市场价值,则可得到进一步资助;三是发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基础研究优势,建立专项支持计划,促进源头创新成果概念验证,有关部门在规划、布局、政策、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概念验证的支持,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建议3、强化概念验证中心之间协同合作与管理。
补充说明:探索多主体合伙共建制度,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平台网络,实行共建单位优先收购、入股、签约在验项目,建立统一的平台组织协作机制,共享资源,拓容、拓宽、拓广概念验证中心“朋友圈”;围绕我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建立具有产业差异性的概念验证平台,建立符合创新规律、产业特点、市场特征的平台制度体系,先行先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垂直整合创新链各环节要素资源,打造全过程创新枢纽。
建议4、发起成立概念验证基金。
补充说明:一是由相关国企发起成立概念验证种子基金,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特定领域项目概念验证,加大对东莞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后续支持。二是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筹资设立概念验证基金,鼓励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投资早期科技成果。
建议5、打造本土技术经理人团队。
补充说明:一是组建技术经理人团队,负责对概念验证项目库入库项目进行遴选和评价。二是采用“项目经理制”组织形式,邀请学者专家担任项目经理,内部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快速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以任期制形式确保工作按时完成。三是依托东莞综合型高校和院所开设技术转移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培育,鼓励高校开设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课程,提高技术转移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四是支持有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开展培训教育,并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技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