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都市圈规划,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都市圈内经济交往频密、人缘相近、文化相融,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将促进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东莞与深圳的交通衔接方式在高速公路、高铁、城轨上有较好的建设与融合;但在地铁方面,目前东莞只有2号线投入运营,1号线和2号线三期仍在建设。我市地铁因建设速度较慢和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等情况,未能成环成网,尚未与深圳地铁形成对接。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圳都市圈规划,更好促进莞深轨道交通融合,进一步巩固都市1小时通勤圈总体形成。
建议1、加速推进已有规划线路的前期工作,推动较为成熟的线路尽快动工建设。
补充说明:根据我市轨道交通规划,东莞与深圳对接的共有7条线路,即东莞1号线与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2号线三期与深圳20号线、东莞1号线支线与深圳4号线、东莞5号线与深圳13号线、东莞3号线支线与深圳11号线、东莞10号线东延段、东莞1号线支线与深圳22号线,建议综合考虑前期可动工能力准备程度、目前我市财政支付能力,兼顾长远规划发展,建议优先重点考虑1号线黄江与深圳6号线,东莞2号线三期与深圳20号线的衔接和建设,尽快开工建设。
建议2、充分利用深圳市都市圈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国资平台,争取构建跨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补充说明:根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下来,深圳将会同各市共同组建都市圈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国资平台,专项负责跨市重大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协调都市圈各市确定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将符合条件的深圳都市圈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给跨区域投资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建议全力争取将莞深对接轨道交通项目纳入深圳都市圈建设项目库,逐步与深圳市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争取更多轨道交通建设资本金,减轻地铁开工建设时的我市财政负担。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REITs等融资手段,进一步夯实“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