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一座座人行天桥拔地而起,不仅有效缓解我市道路交通压力,也实现人车分流,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美中不足的是,我市许多人行天桥,特别是早期建设的人行天桥还没有安装电梯以及相应的适老化设施,往往令许多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病人以及携带重物的行人“望桥兴叹”。有些桥下或者附近路段交通繁忙,车来车往,围栏高耸,但没有设置人行横道,使得人行天桥更是成为过马路的唯一选择,对上桥有困难的群众而言,这一路之隔,就成了咫尺天涯。更有甚者,部分群众出现强行翻越围栏的行为,必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东莞这座充满文明和温度的友善之城是不相符的。

  我市历来对交通道路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视。根据《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下面简称《规划》),要求推动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智慧交通转变,更加注重对通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简约化利用以及道路品质的全面提升,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吸引力、竞争力。另外,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的要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人性化、适老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贯彻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加装电梯是城市精细化发展道路上的择优选项,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大中城市的天桥都进行了无障碍的升级改造,新建的更是直接加装了标准坡道或电梯等无障碍通行设施。比如上海市原有人行天桥264座,但配备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的只有133座,为此上海市政府将加装电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彻底弥补这个城市交通“十字绣”上的“漏针”,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其它如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济南等一线城市、甚至鞍山等城市都有落地的案例。


建议1、对全市无配备电梯的人行天桥加装电梯。
    补充说明:相关部门对全市无配备电梯的人行天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从而加大财政投入,对人行天桥分期分批加装垂直升降式电梯。同时,对有需要的老旧人行天桥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增设轮椅通道、残疾人通道、遮雨棚、两侧挡雨板等设施设备,进一步体现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凸显城市关怀。
    建议2、对新建的人行天桥必须同步装设电梯。
    补充说明:从制度上制定明确的建设规范,新建的人行天桥必须符合无障碍化建设,设置升降式电梯或扶手电梯,以及相关适老化设施。同时,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美化设计,打造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建议3、对不能加装电梯的人行天桥要做好交通引导。
    补充说明:部分老旧人行天桥的改造可能涉及到电力、自来水、煤气、信息、公安等管线问题,涉及部门众多,改造困难比较大导致无法加装电梯的。建议在桥下适当位置划定人行横线、交通灯、安全岛等交通设施,让过马路有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病人以及携带重物的行人可以顺利通行,彻底解决他们“望桥兴叹”的困境。

提案者: 陈海涛,游扬

根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设施设计等规范、标准,道路交叉口和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中无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时,应施划人行横道线。因此,不建议在人行天桥下再施划人行横道线。根据相关规范,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一般为300m-500m,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一般为150m-300m,对于因骑行非机动车等使用人行天桥不便的市民,可以通过人行天桥上、下游的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进行过街。交警、城管、交通等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结合交通安全进行宣传教育,并完善指示牌,引导市民合理选择过街设施。最后,交警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市民过街情况,对于市民过街需求强烈又缺乏过街设施的情况,适时反馈城管、交通等部门予以进一步研究解决。(交警支队)

办理单位: 交通局,城建工程管理局,市场监管局,交警支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