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因此,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管理水平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百县千镇万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早在2008年,东莞市就积极推进在每个村(社区)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且在2019-2021年完成一批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转运站389座,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输”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但调研发现,目前,东莞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不合理。据调研,已建成的38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中,大型转运站10座,其余均为村(社区)级小型转运站,受用地选址及规模限制,部分小型选址要么远离居民区,要么直接设置于居民区附近,相关环保设施配套建设不足,影响周边人居环境。同时,存在使用率不高、运输、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
二是转运车辆、设备重使用,轻维护。据调研,东莞市大部分镇街(园区)的转运站维护与垃圾运输服务打包外包给第三方企业负责。第三方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对转运站压缩设备、转运车辆的维护不足,导致垃圾压缩效果下降、车辆密闭性降低等问题,时有“撒漏滴冒”情况发生,影响周边环境。同时,部分站点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降噪、通风、降尘、除臭、负压等设施使用不规范,影响周边人居环境。
三是污水未有效收集处理。据调研,大部分生活垃圾转运站压滤液和清洗水未能有效收集,常出现污水横流的情况。处理方面,除10座大型转运站配套了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外,其余小型转运站收集的压滤液和清洗水均经简单沉淀后排市政污水管网,部分甚至直排市政污水管网,存在环境隐患。
建议1、建议加强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转运站选址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不宜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人流密集区域。同时,宜结合运距,合理进行规划布局。
补充说明:运距小于30公里的,宜建设小型转运站,收集点垃圾运输至转运站后,用载重较小的车辆运往环保热电厂;运距大于30公里的,建议通过“撤小并大”的方式,推进建设大中型转运站,有条件还可配套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等转运处置设施,以及环卫停车场等设施,并结合实际,美化建筑外观,使站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建议2、建议采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加强转运站运行监管,加强日常运营考核,全面提升转运站技术水平、转运和运维管理能力。
补充说明:鼓励转运站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选择技术先进、服务质量好的服务单位负责转运站的运营管理。可委托第三方监管单位对转运站日常运营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议3、建议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污水规范处理,完善污水收集、处置措施。
补充说明:一是完善污水收集措施。应沿转运站设置环形排水明沟,截流导排污水,导排至调节池或污水处理设施小型转运站污水处理排放。二是规范污水处理。要完善清洗污水和压滤液独立收集措施,清洗污水可定期用车辆等密闭运至具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如渗滤液处理设施等)。大中型转运站宜配套建设处理设施进行压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工艺建议采用不产生浓缩液的全量化工艺,宜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