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中医康复体系建设现状
加强中医康复体系建设,既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还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当前各省市正在推进中医康复体系建设,推进进程中亦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大、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当前我市已初步建成“东莞市中医康复中心”(依托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市级中医康复龙头、医疗机构中医科为骨干的基本中医康复体系,已走在广东省前列水平,但距离建成中医药康复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养老、护理机构的目标愿景仍存在差距。
建议1、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布局。
补充说明:东莞市中医康复中心作为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龙头,其建设和发展已取得多项重大成就,但当前镇(社区)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诊等的建设仍旧亟待完善,各层级加速建设方能从上至下形成以东莞市中医康复中心为龙头、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阁为基础、以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为补充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进而完善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布局。东莞国药已连续多年为东莞市中医院供应多品类中药材、中药饮片、制剂,未来在加强我市中医康复体系各级中医科/中医馆/中医阁的建设中,东莞国药有意愿继续分担部分道地药材的供应重任及相应配套设施支持。
建议2、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补充说明:以我市中医康复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强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康复科建设,在其他医院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打造区域联动的康复服务链和区域康复服务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完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康复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尽早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可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东莞国药有1500余家覆盖东莞全市的连锁药店,拥有执业中药师2042人、主管中药师37人、中药师755人,老中医坐堂问诊特色经营模式可作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体系形成有益补充,亦能利用社区门店覆盖优势,推动构架中医药康复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建议3、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方面引进名中医,另一方面从我市中医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培养
补充说明:实施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工程,继续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传承型人才,推进师承教育全面融入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深化基层中医师承培养工作,探索以中医师承模式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建议4、加强中药产业规划布局,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联动发展
补充说明:围绕莞草、莞香、早红糯、大岗茶等东莞本土药材,高质量发展我市特色中药种植业。培育中药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中药企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培育中药健康产品市场。当前东莞国药常年生产550个常规品种,大宗品种有党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等,工业总产值约2.13亿元,年生产能力为2538吨。严格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法定质量标准开展生产,在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指标等核心内控标准上更是执行远高于国家药典标准生产。作为一家拥有69年悠久历史的东莞老字号品牌,未来,东莞国药将与其它企业一同为加强我市中医康复体系建设竭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