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定为“招商年”后,东莞将2024年定为全市的“投资年”,全面提升城市的“含金量”(投资额)。2023年12月,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办,2000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在大会中正式启动。这是东莞自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包括招商引资专项基金、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产投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发展基金等六大基金群,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为项目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资金支持,以推动东莞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延链。此外,我市发布的2024年政府1号文明确提出我市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先进制造的赋能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023年初至今,上市公司LP力量活跃。数据显示,2023年内共有342家A股上市公司出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占到5335家A股上市公司的6.41%。截至2023年年底,342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328只产业基金募资、设立,合计出资规模达539.45亿元。上市公司参股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有两类情况:一是围绕自身产业链进行技术储备“强链、补链”;二是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跨界投资”,让闲置资金获得超额回报。
  对于发展未来产业,我市虽然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庞大的母基金作为支撑,但是仍需要链主企业、上市公司提供资本、产业、科研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赋能。
  必要性:
  一、在筛选子基金合作投资机构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透明,难以判断其专业能力及资源禀赋。虽然我市对于子基金的筛选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硬性的标准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合作机构可能存在的不专业或不尽职的情况,其资金实力也无法得到验证。此外,我市
  二、部分合作投资机构对于被投资方在产业方面能够提供的投后赋能有限。投资机构的禀赋不同,所能提供的投后赋能也必然不同,而上市公司如作为产业投资人,其作为某一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则能够在产业方面为被投企业提供赋能,极大助力被投企业的业绩提升。
  上市公司作为产业投资方,能够使退出方式更加多元化。被投发展壮大后既可选择独立上市,也有可能作为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渠道注入到上市公司,而无论哪种情况,都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同时也为基金的退出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方式。


 建议1、根据母基金重点关注的产业,寻找并筛选具有产业资源的上市公司合作。
    补充说明:针对母基金重点关注的产业,可以优先选择莞深两地的上市公司,在莞深一体化的背景下,两地的产业协同优势更加明显。此外,还可以在设定目标画像后,通过外部中介机构寻找有意愿参与我市子基金的上市公司。
    建议2、在出资比例、返投政策上给予上市公司及其旗下的投资平台更加优惠的条件。
    补充说明:上市公司参与我市子基金可以强化延伸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强度。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拥有品牌背书以及行业地位,其参与的基金可以撬动其他资本来共同参与投资,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对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因此,建议评估具体合作的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给予相关优惠条件。
    建议3、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参与子基金的上市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横向兼并、纵向一体化收购、全球产业链整合。
    补充说明:参与子基金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整合优势资源,一方面壮大了其本身的资产和市值,另一方面也能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发展。

提案者: 谭福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