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镇街公立医院多为中、小型综合医院,其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职称和职务晋升空间狭窄,职业认同度不高,相比市级大型医院具有明显的劣势,且医院规模及影响力远低于市属及周边三甲医院。而上级医院“虹吸效应”明显,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不断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镇街公立医院医生不仅“引不进”,而且“留不住”,影响医院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现有医疗队伍与上级医疗机构相比,总体学历较低,缺乏严谨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常见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镇街公立医院专科虽多,但缺乏专科特色和品牌优势,在市内影响力较低,各镇街医院忙于将大量有限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方面,未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育激励计划,导致医疗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影响基层群众就医体验感,使病人丧失信任从而流失向市内及周边三甲医院。
  而各大医院的对口帮扶,挂职锻炼等毕竟是“一阵子”,本土人才的培养才是“一辈子”的事情。镇街公立医院为保持竞争力,应该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保障。

 建议1、加大镇街公立医院高层次、实用型和紧缺型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名额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倾斜,开展学科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学科辐射带动计划、新技术应用以及推广计划等,深入推进“名医院、名专科、名医师”工程,实施学科能力提升行动。
    补充说明:建议由市卫健局牵头拟定类似“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提请市政府或相关部门联合发文,重点强化部门职责,呼吁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扶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支持政策,如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建议2、按标准配置专科医师、中医师、护士等,通过支持医院结合特色专科发展方向,建立医院层面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鼓励医院整合相关优势资源,积极创建省级、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补充说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着力打造科研能力强、专科特色明显的学科团队,提高学科的影响力。
    建议3、创新编制人事管理,结合医院战略规划、功能定位、目标床位等,建立医务人员编制总量动态调整制,对专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保障专科医院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补充说明:当前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项目多,分管部门较分散,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统筹安排,建议市卫健委统一扎口管理部门。加强师资培训,具体实施以强化市镇职能;对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制定规划,编制大纲,遴选基地;以考核补助等形式加强管理和督导,全面提升基层医师的服务能力。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