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解禁“电动自行车”、允许销售和上牌上路行驶,我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上升,截止2024年1月,交警部门登记上牌数量达247.8万辆,而相关部门根据月销量和抓拍数据估算,民间实际保有量近600万辆,在全国排名前列,近期我市也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九个“电动自行车管理试点城市”之一。虽然共享电动自行车仍列入限制类,但共享单车蓬勃发展,根据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规划与总量评估报告》测算,全市及各镇(街)园区的共享单车合理总量规模为39万辆左右,而据交通部门表示,目前在莞运营三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实际投放数量达37.19万辆(已接近上限)。综上可见,用作市民常用交通工具的非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常住人口约1046万),这么大基数的车辆停放保管近年来也出现一些显著问题,主要包括:非机动车停车区的数量和选址欠缺,经常占道、插缝随意停放,阻碍通行;个别村(居委)擅自设置停车区并随意收取停车保管费;停车区缺少视频监控,出现偷盗或故意破坏等行为后难以追查;缺少必要遮阳、挡雨设施,车辆长期日晒雨淋加速老化,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电池电路在暴晒过热或受潮时易发生火灾事故。
经调研,我市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的用户中,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短途接驳”公共交通的,其停放需求往往是离站点越近越好,而地铁、公交站点等场所有设立非机动车停车区的天然优势,比如交通便利、周围空旷、电力供水配套、专人巡查等,借着我市被选定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管理试点城市之机,综合考虑作出以下建议:
建议1、交通部门牵头,在有条件的站点专门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
补充说明:结合各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的实际情况,在周围有空余空间的站点,分别按照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设定免费停车区(例如一左一右,划线明示),这两类车辆因为占地、用法和安全性等区别不宜混合停放(共享单车因规格尺寸统一,可以堆叠得更紧密更高效,而电动自行车无法做到整齐统一,须灵活堆叠)。
建议2、由站点管理方牵头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遮阳挡雨棚
补充说明:在非机动车停车区(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区)加装简易但又能起到实际效果的塑料(钢)棚,达到上方、侧面能遮阳、挡雨的效果即可,材质耐用无须高档、外观美观、颜色和谐即可,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例如共享自行车运营方)负责建设,允许其以广告位补贴运营维护成本;经调研,我市已有少数地铁站出入口设置了较为规范的非机动车遮阳挡雨棚,但尚缺少配套设施,而大部分地铁站未设置(见附件)。
建议3、给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视频监控和必要消防设施
补充说明:通过地铁、公交站点的原有配套,在非机动车停车区接入或新设相应的监控摄像头,可以接入站点内监控或社会治安监控,用于震慑和追查与车辆相关的违法行为;安装消防管线和喷淋头(仅在电动自行车停车区设置),用来预防车辆电池电路短路或高温自燃事故。
建议4、加强巡查和定期清理,可由站点管理方加强日常巡查,定期清点登记长期霸占停车位的“僵尸车”,及时上报城管部门集中清理
补充说明:站点属人员密集场所,非机动车停车区因安全原因不宜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