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解禁“电动自行车”、允许销售和上牌上路行驶,我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上升,截止2024年1月,交警部门登记上牌数量达247.8万辆,而相关部门根据月销量和抓拍数据估算,民间实际保有量近600万辆,在全国排名前列,近期我市也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九个“电动自行车管理试点城市”之一。虽然共享电动自行车仍列入限制类,但共享单车蓬勃发展,根据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规划与总量评估报告》测算,全市及各镇(街)园区的共享单车合理总量规模为39万辆左右,而据交通部门表示,目前在莞运营三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实际投放数量达37.19万辆(已接近上限)。综上可见,用作市民常用交通工具的非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常住人口约1046万),这么大基数的车辆停放保管近年来也出现一些显著问题,主要包括:非机动车停车区的数量和选址欠缺,经常占道、插缝随意停放,阻碍通行;个别村(居委)擅自设置停车区并随意收取停车保管费;停车区缺少视频监控,出现偷盗或故意破坏等行为后难以追查;缺少必要遮阳、挡雨设施,车辆长期日晒雨淋加速老化,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电池电路在暴晒过热或受潮时易发生火灾事故。
经调研,我市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的用户中,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短途接驳”公共交通的,其停放需求往往是离站点越近越好,而地铁、公交站点等场所有设立非机动车停车区的天然优势,比如交通便利、周围空旷、电力供水配套、专人巡查等,借着我市被选定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管理试点城市之机,综合考虑作出以下建议:

建议1、交通部门牵头,在有条件的站点专门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
补充说明:结合各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的实际情况,在周围有空余空间的站点,分别按照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设定免费停车区(例如一左一右,划线明示),这两类车辆因为占地、用法和安全性等区别不宜混合停放(共享单车因规格尺寸统一,可以堆叠得更紧密更高效,而电动自行车无法做到整齐统一,须灵活堆叠)。
建议2、由站点管理方牵头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遮阳挡雨棚
补充说明:在非机动车停车区(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区)加装简易但又能起到实际效果的塑料(钢)棚,达到上方、侧面能遮阳、挡雨的效果即可,材质耐用无须高档、外观美观、颜色和谐即可,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例如共享自行车运营方)负责建设,允许其以广告位补贴运营维护成本;经调研,我市已有少数地铁站出入口设置了较为规范的非机动车遮阳挡雨棚,但尚缺少配套设施,而大部分地铁站未设置(见附件)。
建议3、给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视频监控和必要消防设施
补充说明:通过地铁、公交站点的原有配套,在非机动车停车区接入或新设相应的监控摄像头,可以接入站点内监控或社会治安监控,用于震慑和追查与车辆相关的违法行为;安装消防管线和喷淋头(仅在电动自行车停车区设置),用来预防车辆电池电路短路或高温自燃事故。
建议4、加强巡查和定期清理,可由站点管理方加强日常巡查,定期清点登记长期霸占停车位的“僵尸车”,及时上报城管部门集中清理
补充说明:站点属人员密集场所,非机动车停车区因安全原因不宜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站

提案者: 孔迪,张华

尊敬的孔迪、张华委员:
  您好!您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40167号《关于优化我市地铁、公交站点周围非机动车停放区的建议》收悉。根据办理安排,该提案由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办。该提案对我市地铁、公交站点周围非机动车停放区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对于下来改善提升我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出行环境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经我局研究,并征求了市轨道公司意见,现针对您所提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有条件的站点专门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的建议
  市轨道交通2号线15个轨道站点出入口用地范围一般为轨道结构外边线5米范围(部分站点出入口考虑到集约用地或受条件制约,仅外扩1-3米),出入口周边用地用于设置绿化设施、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等。出入口用地范围外的建设及管理工作一般由属地镇街负责。随着市民乘坐市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不断增加,共享单车与电动自行车是解决市民出行的有效方式,共享单车与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直线上升,由于需求管理滞后,乱停乱放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轨道出入口人员通行及应急疏散,为此,我局要求市轨道公司在出入口周边设置围挡,仅留下足够的市民通行通道,同时在出入口播放语音提醒,倡导市民规范停放非机动车。前期我局已协调相关镇街在轨道出入口用地红线范围外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市轨道公司亦致函给城管部门,请求其加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管理。鉴于非机动车摆放停放管理工作非我局职能,建议由市城管部门对于非机动车停放区划分及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出台、细化停放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加强日常巡查执法。
  下来,我局将配合市城管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机动车停车问题,指导镇街优化市轨道站点周围非机动车停放区,改善地铁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二、关于站点管理方牵头在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遮阳挡雨棚的建议
  我局于2021年8月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编研中心及市轨道公司组织编制轨道站点交通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推动轨道站点所属镇街(园区)管理单位对市内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以提升我市轨道交通出行品质。截止于2023年底已完成19个轨道站点交通品质提升工作(包含10个地铁轨道出入口),内容包括:1.在轨道站点各出入口增设了一批风雨连廊;2.在人行道上重新设置彩色透水混凝土非机动车道,并在旁重新设置一条盲人道,消除慢行道与盲道相冲突的问题,引导乘客采用“公交+慢行”出行;3.重新修复站点周边自行车围栏,规划好停放自行车标线,有效治理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4.在站点出入口增设无障碍坡道、降低栏杆扶手,满足了有障碍人士和老人、婴儿推车的使用需求、提高市民出行的切身体验等提升措施。后续,我局将继续协助镇街(园区)管理单位对剩余轨道站点周边环境进行优化。
  三、关于给非机动车停车区安装视频监控和必要消防设施的建议
  市轨道交通2号线各轨道站点用地红线范围内已按相关要求安装视频监控和必要消防设施。对于用地红线范围外一定范围,属地公安机关也安装了相应的治安监控设备,并接入附近派出所监控,出现异常情况将立即派人处理。
  四、关于加强巡查和定期清理的建议
  市轨道公司已将站点用地红线范围内的非机动车巡查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对影响轨道站点出入口交通的非机动车进行清理,对于站点用地红线范围外的非机动车停放乱象,及时通报属地城管部门处理。
  下来,我局将充分听取吸纳您和广大市民乘客的意见建议,并根据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完善市轨道站点周边的非机动车停车位置、提升非机动车停车区的环境管理,为市民打造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停车环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轨道交通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轨道交通局)



办理单位: 交通局,市轨道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