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莞已成为广东省外卖餐饮单量仅次于深圳、广州第三高的城市。巨大的外卖单量也带来了外卖餐饮食品的安全隐患。
(一)对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目前我市还没有针对外卖行业的地方性法规。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出台了针对外卖餐饮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规,但是,就外卖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基本上付之阙如。因此,亟需出台一个更适合东莞市实际的“外卖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以便于规范管理。二是外卖餐饮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没有强制要求所有外卖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也没有强制要求对外卖从业人员每日进行健康跟踪检查,外卖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难以保证。三是送餐箱的清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存在潜在的侵害风险。四是“食安封签”和“安全餐盒”尚未完全普及。
(二)对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不足。一是“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不高,导致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社会监督力度不够。二是餐饮包装、贮藏、配送、取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与服务也亟待社会监督。三是投诉举报渠道不清晰不畅通。
(三)针对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的培训、宣传有待加强。一是大部分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一些违规操作行为。二是没有统一的外卖餐饮行业培训考核标准。三是对绿色餐饮理念的宣传不够。
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
补充说明:一是尽快出台东莞市的《外卖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对外卖平台信息管理、食品安全、供餐及配送要求,以及对外卖餐饮服务过程中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配送人员提出详细、具体、流程化的标准要求。二是推广普及使用符合规范的餐饮“食安封签”和“安全餐盒”。将“食安封签”使用情况列入对外卖餐饮商家的考核,为配送装上“安全锁”,杜绝送餐过程中的食品污染。三是对配送箱的卫生情况,要做到定期消毒、定期抽查,保证配送箱的卫生安全。四是推广外卖餐饮无接触取餐柜服务,引导建立无接触取餐柜管理制度,提供安心舒心的存取餐环境。五是推行外卖员持健康证上岗制度,要求外卖员上岗前健康体检、定期健康体检。六是有关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要加强对外卖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对违反食品安全规范要求的外卖员予以警告处罚,情节严重者列入黑名单。
建议2、强化我市外卖餐饮服务和餐饮安全的社会监督
补充说明:一是进一步推动外卖餐饮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我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公开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诚信守法经营。二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定期组织各镇街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餐饮安全你我同查”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实地监督检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跟进报道、跟踪整改。
建议3、加强东莞市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
补充说明:一是外卖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应当加强对外卖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外卖员岗前、在岗培训必修课,同时应加强送餐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外卖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水平。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外卖人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可采取返利奖励的方式,鼓励用户在点餐外卖时尽量选择“无需餐具”,尽可能使用自带餐具,减少碳排放。三是通过政府宣传、公益广告、新闻媒体等方式引导大众逐步接受无接触配送方式,增强对“无接触外卖取餐”的宣传,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无接触取餐的外卖消费新习惯。四是进一步加大饮食安全健康教育普及。提高群众的健康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权益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