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铜仁市人民政府签订《“十四五”时期东莞与铜仁东西部协作协议》, 按照“铜仁所需,东莞所能;东莞所需,铜仁所能”原则,开展两地教育协作,主要从建示范校、开展 人才交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施研学计划等六大方向内容开展 协作帮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莞铜两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帮扶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帮扶效果不显著。
两年来共在教育帮扶上投入资金8330.92万元,有限资金分散在全市很多学校和项目上,像撒胡椒面,没建成一个或一批像样的有影响力并具东莞特色或标志的帮扶工程项目,帮扶效果不明显,没有亮点和特色。
2. 协作帮扶内容有待优化、精准化。
铜仁在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短板,除了校舍、教学设施等基础设施需要帮扶外,高水平教育人才尤其缺乏,整体的课堂教学教研水平不高、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更新,学科建设滞后,科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需要加强培训和提升,而东莞向铜仁选派教育人才274人当中,绝大部分当做一线老师用,排了很多课,教学任务重,只能起到一个老师的作用,难以起到对当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结对帮扶学校数量偏少,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明显。目前东莞市64所中小学与铜仁市57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结对学校数量与贵州省其他市州相比 数量偏少,结对学校数量在贵州省地州市级中排名靠后(倒数第二),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明显,与铜仁诉求和国家考核要求有较大距离。
4.组团结对帮扶的教育协作力量不平衡,各县教育帮扶效果差异大。东莞有些镇街经济实力雄厚,但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先天不足,其教育优质资源和人才缺乏,难于起到所希望的帮扶效果。
为了巩固前一阶段的莞铜两地教育协作成果,全面落实《“十四五”时期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协议》,为下来两年两地教育协作取得更好效果,提出以上几点建议。
建议1、加大对铜仁市教师及校长等培训力度。
补充说明:在莞铜仁两地以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为帮扶培训基地,由东莞派各学科骨干名师分批次对铜仁市所有学校需求培训的教师、教育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及校长副校长等各类各层次人才进行集中一个月左右时间脱产培训,增加培训人次,促进铜仁市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建议2、增加结对帮扶学校数量。
补充说明:在东莞选10多所师资力量较雄厚、知名的中小学学校,增加结对学校数量,按其学课优势成立1-2个学科帮扶教研室作为双方交流示范学校,负责接纳在铜仁集中培训后的教师再来东莞交流学习1-3月,亲身体验东莞名校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
建议3、优化派往铜仁教育人才结构。
补充说明:减少一线上课老师人数,增加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等骨干教师数量,定期或不定期通过讲座、上示范课、教学教研专题指导等形式,对被帮扶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学科建设,指导教研科研工作,提升被帮扶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
建议4、合理安排帮扶资金。
补充说明:在教育均衡原则下重点帮扶一所或几所薄弱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东莞元素的教育工程项目,如莞铜友好实验室、电教室、功能室,莞铜心连心小剧场等,彰显东莞帮扶成果和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