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 李书浩,刘川
建议1、加大滨海湾新区建设力度。建议加速土地整合,优化产业空间标准与供给,强化高价值产业项目引进;应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突破部门壁垒,实现全流程高效服务;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奖励政策在此先行先试,并勇于探索新型投资促进模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补充说明:通过加速土地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优化产业空间标准与供给有助于吸引高价值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强化政务服务效率,打破部门间壁垒,将极大提升投资环境和企业便利度。此外,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奖励政策的先行先试,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和培育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新型投资促进模式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良好格局。
建议2、争取更高层级平台支持。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滨海湾新区已形成高质量发展及科创合作区总体方案并上报;需加强与上级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沟通,争取支持,加速平台创建,将滨海湾打造为制度开放的新高地和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积极服务于大湾区整体建设。
补充说明:新区已制定了高质量发展和科创合作区的总体方案,这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强与上级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沟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可以加速平台的创建和升级,为新区带来更多的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同时,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合作将有助于将滨海湾打造成为制度开放的新高地和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建议3、推进滨海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完善新区交通网络,加速轨道、公路等前期工作,构建连接香港、深圳、广州的交通枢纽;高标准谋划滨海湾站TID,打造港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快土地收储,启动港澳码头搬迁工作,吸引全球伙伴参与港澳新城建设,塑造莞版“海港城”。
补充说明:推进滨海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区域连通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步骤。通过完善新区的交通网络,包括加速轨道和公路的前期工作,能够构建起连接香港、深圳、广州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合作。同时,高标准谋划滨海湾站TID,有助于打造港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加快土地收储和启动港澳码头搬迁工作,将为港澳新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吸引全球合作伙伴参与,共同塑造莞版“海港城”,进一步提升滨海湾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议4、加强与港深合作和对接。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窗口为目标,推动与港深共建科创制造开放合作区,打造莞港合作升级版,争取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利用香港国际金融岛影响力,发展金融中心服务新兴产业;强化制度对接,争取自贸区政策支持,突破合作壁垒;与香港高校协同培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助推制造业升级。
补充说明:通过与港深共建科创制造开放合作区,可以将新区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升莞港合作的水平,争取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同时,利用香港国际金融岛的影响力,可以发展金融中心,为新兴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强化制度对接,争取自贸区政策支持,有助于突破合作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配置优化。与香港高校协同培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将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推动滨海湾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建议5、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区应补齐东莞产业短板,学习深圳产业发展经验,明确主导产业方向,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确保完成投资目标任务;对接深广资源,聚焦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新区建设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高地,提升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说明:通过学习深圳产业发展经验和明确主导产业方向,能够有针对性地补齐东莞产业短板,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将为新区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对接深广资源,聚焦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将新区建设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的高地,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滨海湾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内 容: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一重要指示,为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一点两地”新的历史使命,锚定“一点两地”战略新定位,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滨海湾新区的建设。
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不仅是东莞“三心”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新区的建设,无疑将为东莞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自成立以来,滨海湾新区始终立足于“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新区所能”的发展定位,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自成立以来共启动基建项目50个,总投资约126亿元,已完成投资约82亿元。二是全面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大产业项目抢滩进驻。累计签订投资协议项目8个,协议投资额达1437亿元。三是空间拓展实现突破。威远岛、沙角半岛和交椅湾三大板块计划开展土地整备共计约14991亩,截至6月12日,累计完成土地整备约8661亩。四是成功获批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争取国家、省大湾区办支持指导,总体方案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报送至中央湾区办。五是重点项目招商取得进展。OPPO智能制造中心、OPPO全球总部、vivo智慧终端总部、科兴科学园、欧菲光电影像产业、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等项目落户滨海湾新区。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滨海湾新区的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土地资源整合难题:滨海湾新区在土地整合方面遭遇困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和整体规划的实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实际进展有待加强,制约了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性和整体发展潜力。三是政策与制度障碍:在与香港等地区的合作中,存在政策、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障碍,这增加了合作难度。四是人才吸引力不足:虽然新区有意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但目前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措施不足,制约了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五是产业定位与同质化竞争:滨海湾新区面临产业定位不明确和与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这削弱了新区的竞争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