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和政府治理等发生系列变革,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数字经济等应运而生。自我国提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以来,各地迅速跟进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乡村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数字乡村建设整体呈现出试点先行、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2020年11月,东莞市中堂、麻涌列入全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成为东莞全面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出发点,从做好总体谋划、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信息惠民服务等方面发力,开创了我市数字乡村发展新局面。
 总体来看,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涉及产业、治理、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东莞已走在前列,麻涌、中堂的试点已初见成效,展现出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的新变化,为高效能开展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东莞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困境,一是目前数字乡村建设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发展相对不平衡,试点先行,尚未形成多点开花良好局面;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发展基础较好,但智能化水平待提高;三是顶层设计缺失,乡村信息孤岛问题亟需破解;四是数字经济建设初见成效,应用方向有待拓展,对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创新及民生需求的聚焦不足;五是乡村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数字共建生态待完善,市场配置资源以及社会主体参与度不足;六是建设管理模式初具雏形,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尚未形成,且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数字人才不足掣肘东莞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
    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
    补充说明:以数字乡村战略为指引,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围绕“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如何建、谁来负责”等问题,编制本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建议2、利用现有软硬件基础
    补充说明:充分利用市级层面现有软硬件基础,基于东莞市统一的云环境,搭建市级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充分运用农业农村、科技、商务、交通运输、通信、邮政等部门在农村地区既有站点资源,整合利用系统、人员、资金、站址、服务等要素,构建数字乡村示范村应用的软硬件、人才支撑基础支撑环境。
    建议3、开展特色应用搭建
    补充说明:结合不同示范村开展特色应用搭建,提出近期重点示范村的应用建设建议,在未来两年,以政府牵头、特色建设的方式开展传统农村传承型、产业发展主导型、特色文化支撑型等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建议4、形成工作标准规范
    补充说明:以试点村的工作基础,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工作标准规范,在全市铺开开展数字乡村工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促使数字乡村的有效推进。
    建议5、建立数字乡村产业体系
    补充说明:通过软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逐步建立数字乡村就业、人才库数据、职业技能培训等数字乡村产业体系,壮大数字乡村产业规模,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治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水平。

提案者: 程小华 黎丽香

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42号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收悉。对于你们提出的建议,我办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办理,积极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合力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将主办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
  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各项工作,深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政务服务便捷化、信息惠民全面化,让乡村数字化工作有效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市委网信办根据中央网信办印发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及《广东省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东莞市2024年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责任清单》中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并印发了《2024年东莞市数字乡村相关工作任务分解表》,对各级各部门数字乡村建设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压实相关单位的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数字乡村建设任务。
  二、深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延伸拓展方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需求为导向,逐步推进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覆盖,一年来,全市新建5G基站1785个,累计建成5G基站32288个;重点场所5G通达率为100%。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对接省公路事务中心构建的公路路网数据管理子系统,建立市农村公路数据库。市水务局积极推动数字政务项目建设,上线试运行市水务工程自动化智控平台。在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建设方面,市商务局推动空港中心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已完成208亩供地。市民政局指导村(社区)常态化做好东莞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更新并发布各类社区活动。市邮政管理局积极融合“线上”+“线下”自助终端场景,推动邮政企业进驻各镇级政务中心便民服务平台,对接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东莞市分厅等网络平台。市供销合作联社建立东莞市丰硕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常态化农机应急服务队,提供相关信息化服务。
  三、以特色应用为切入点,提高乡村治理能效
  一是加强乡村智慧应急管理。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分步实施、小步快走”的建设思路,重点围绕安全生产、三防等核心业务工作,建设莞·基础、莞·作业、莞·安全、莞·三防等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莞系列”信息化业务模块,并向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经营企业推广应用。二是建设“乡村大莞家”智慧平台。市农业农村局基于市空天地一体化平台建设数字地图管理模块和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建设综合分析应用模块,通过整合农田、农产品、美丽乡村信息等建设农业农村信息管理模块,搭建公共支撑管理模块提供统一门户、统一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管理等功能应用。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信息化产品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国率先上线首款专门针对农村“三资”监管服务的APP,为村民股东、竞投人、承租人、管理人员提供集体资产交易、合同管理、移动审核、财务公开等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的功能服务,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聚焦数字惠民,提高乡村人才数字素养
  市教育局完善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进“一中心两平台”常态化应用。一是依托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全面推广莞教通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总服务超120万学生,已累计超1943万人次登陆;二是推动莞易学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互融贯通,目前课程总数超过6500门,课程学习超6037万人次,视频播放总量超759万小时;三是推进东莞市地方标准《教育基础数据》制定。
  五、多形式多举措推进数字乡村产业体系建设
  在种植业、畜禽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方面,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基于北斗的传感器、导航技术、精准作业等在农机装备中的应用,目前有2套北斗导航设备在水稻插秧机应用;推动建立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对接省数字农技服务平台“粤农友圈”,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技服务、为农技专家精准对接生产基地需求和农户问题。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市科技局推动市政府实施第二期粤莞联合基金,并与省科技厅签署协议,计划在省市区连续5年总计投入3亿元,重点支持东莞基础研究工作。目前拟在粤莞联合基金地区培育项目中设立农业领域研究方向,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在农村电商和乡村新业态发展方面,市妇联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持续发展“巾帼电商”,组织各类直播电商活动1070场,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建设;推动开展“美丽庭院+产业发展”模式,各镇街妇联吸纳园艺设计、绿植养护等专业力量1083人,组建美丽庭院志愿服务导师团131个,通过结合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授花卉种植、庭院布置等知识,发展“美丽经济”。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上线东莞公证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搭建金融服务网格化体系。目前,全辖建档评级农户数23.63万户、授信农户数23.58万户、用信农户数23.52万户,全辖具备建档评级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覆盖率100%。
  以上情况,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网信办

办理单位: 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投资促进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