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是连接广州市至深圳市高速公路,全长88.08公里,全线采用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该项目的建设完善了珠三角的主骨架公路网,使高速公路网及地方市政路网形成了有机的衔接,极大推动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快速发展。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作为麻涌镇主要的南北主交通干道,在麻涌镇内只能通过位于我镇南部的麻涌互通进出,不仅要满足港口相关工业巨大的交通需求,也成为麻涌镇连接周边地区对外交通枢纽。随着大湾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该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造成麻涌互通交通堵塞,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尤其在交通高峰期,更是难堪重负。其主要车流为前往新沙港工业区、沿江码头、市中心、麻涌北部各工业区等。作为麻涌镇内唯一的高速出入口,所有车流只能通过麻涌互通到达镇内各地,造成麻涌互通在交通高峰期承载压力过大,通行效率低下。随着麻涌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麻涌镇总体规划,建立从以广州、东莞、深圳三个特大城市为支点的交通网络出发,以高速公路和水运为骨架的交通运输体系,将得到不断完善。但是,沿江高速麻涌互通已日趋饱和,且作为该高速公路的在本镇中的唯一出入口,中心城区居民及全镇其他产业车辆需绕行数公里前往,在出入不便的同时,给麻涌互通增加相当大的交通压力,也给镇区内部交通造成困扰。在麻涌镇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完善路网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路网结构对经济、民生都有极大且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综合分析我镇路网结构,建议在沿江高速麻涌服务区处增设出入口、连接广麻公路。该节点的实施,是对原有路网的完善,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能利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进一步带动相关产区、港口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1、建议在麻涌镇范围内增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分流麻涌互通交通压力
      补充说明:为满足水乡片区发展需求,同时满足麻涌镇对外经济交流,必须完善和加快建设高(快)速道路网络,全面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麻涌镇范围内增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分流麻涌互通交通压力是必要的。


提案者: 黄启标,王志良,卢立彬

麻涌镇高度重视,镇委书记谭叙棉于5月6日召集交通、规划、城建、国土等部门召开了研讨会。就提案的可行性等前期工作进行了商讨。后经规划、交通、建设、国土等部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初步项目规划设想如下:
  (一)项目地理位置。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新增麻涌互通立交工程位于麻涌镇西北部,临近广州与东莞交界,拟在广深沿江高速现状麻涌服务区处新增高速出入口。新增互通距离北部南岗立交约4.3公里,距离南部麻涌立交约3.3公里。
  (二)建设方案。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可实施性、对服务区的影响、运营管理难度等因素,我镇提出两个立交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
  1. 方案一
  该方案采用半菱形半苜蓿叶立交与现状服务区复合,紧贴高速和服务区布设匝道,主线东侧设置双出口,分散收费,接广麻大道。优点是立交匝道均采用紧贴高速的方式布设,节省立交用地;没有占用基本农田;没有房屋建筑拆迁量。缺点是分设收费站,后期运营管理不方便;因设置高架桥,工程规模有所增加。该方案立交占地131亩,总造价2.4亿元。
  2. 方案二
  本项目采用喇叭立交,主匝道上跨高速。互通北侧匝道独立出入,单出入口。南侧与服务区合并出入,不改造服务区出入口。主线东侧设置双出口,集中收费,接广麻大道。优点是立交功能最强,对服务区影响小;没有占用基本农田;没有房屋建筑拆迁量;设置双向收费站,便于集中管理;被交路设置在广麻大道,交通量匹配;无需改造服务区匝道,仅南行方向局部加宽,施工组织难度小。缺点是匝道较长,建安费较高;部分匝道指标较低,行驶舒适性较低。该方案立交占地157.16亩,总造价2.8亿元。
    项目实施有关事项:
  一是恳请市政府同意麻涌启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新增麻涌互通立交工程,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前期工作。
  二是恳请市支持将该项目纳入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市沟通协调,推动纳入省重大项目。
  三是该方案经过深化修改,超出国土空间规划预留方案的规模,涉及草地、园地、水域等用地,但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暂停调整,恳请市协助解决规划调整、用地规模和指标问题。

办理单位: 交通局,麻涌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