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内地与香港通关全面开放,两地医疗的优势融合及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一方面,香港的高水平医疗技术、医学科研能力,医疗制度、医疗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在各个方面给东莞医疗行业带来丰厚的交流与借鉴资源,推动东莞医疗向新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内地医疗发展迅速,内地私立医院市场化优势凸显,香港医疗资源超负荷严重、就医成本高昂与预约时间冗长等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纾缓,加上内地人口多、病例多,有丰富的罕见病案例及教材,也给两地的医学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带来良好契机。
深化莞港医疗合作可通过促进莞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系衔接、加强莞港医疗人才培养和交流携手合作、推动公立医院与香港医疗机构联合办诊办医,以及加强莞港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多种合作方式,全面深化莞港医疗合作,提升东莞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建议1、加强莞港医疗服务合作的整体规划,推动莞港医疗资源合作和共享平台建设
补充说明:(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制定合作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法规,打通政策通道,突破医疗制度、市场体系、行业标准、资格互认等这些障碍和限制,保障香港医疗机构参与东莞医疗体系建设的畅顺。东莞和香港之间加强两地的社保协作,确保参保人在两地之间的社保权益得到合理保障。加强两地社保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加强两地社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社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优化社保跨地区转移和接续流程,提高社保服务的协同性和效率。同时,推动两地医师资质互认,可以学习深圳对香港医师的资格认证,共有37位港籍知名医生在2021年8月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可在粤多点执业。(二)构建莞港医疗资源合作和共享平台。以聚焦医疗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良性互动为目标,建立莞港两地医疗机构信息和资源的共融互通。在医疗技术领域方面,进行共享医疗设备资源、远程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领域方面,通过医疗联合体、共同开展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可以参考深圳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在宝安区政府签署共建深港协作医疗联合体的合作协议,通过引入港式医疗服务和国际商保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同时,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医疗卫生跨境协作上提出的内容,可以推进包括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粤港电子病历跨境互通、跨境救护直通车、建立恒常器官移植的互助机制等项目的建设,解决当下跨境转运病患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大湾区医疗效率。在医疗保险领域方面,推动东莞和香港的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例如:共同开发医疗保险产品、提供跨境医疗保险服务等,可以参考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推动跨境医疗费用结算,实现粤港澳保险资源对接共享、互通互认。在医药领域方面,通过共同研发新药、生产药品等,促进医药创新和医药技术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合格医院加入“港澳药械通”医疗机构名单。可以引进临床急需的港澳上市药品和先进性医疗器械,为大湾区港澳同胞及社会患者用药用械提供便利。
建议2、充分把握行业用人需求,制定特色化人才政策
补充说明:(一)是加强莞港澳医疗人才联合培养。通过高校合作,推动莞港澳医疗人才联合培养,为莞港澳医疗服务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鼓励东莞和香港的医疗机构互派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到对方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培训和学习,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可参考深圳市与香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获内地认可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方案,与香港协作共建医学专科培训中心,集聚香港和国际一流资源开展医学人才培养交流。(二)出台推行医疗人才专项引进政策。把握医疗服务及相关行业的紧缺人才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人才补贴政策,有效发挥人才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行业紧缺型人才,在子女教育方面可适当倾斜,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解决人才来莞发展的后顾之忧。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可组织开展企业招聘会,为企业招聘搭桥铺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