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内地与香港通关全面开放,两地医疗的优势融合及资源整合已成必然趋势。一方面,香港的高水平医疗技术、医学科研能力,医疗制度、医疗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在各个方面给东莞医疗行业带来丰厚的交流与借鉴资源,推动东莞医疗向新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内地医疗发展迅速,内地私立医院市场化优势凸显,香港医疗资源超负荷严重、就医成本高昂与预约时间冗长等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纾缓,加上内地人口多、病例多,有丰富的罕见病案例及教材,也给两地的医学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带来良好契机。
  深化莞港医疗合作可通过促进莞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系衔接、加强莞港医疗人才培养和交流携手合作、推动公立医院与香港医疗机构联合办诊办医,以及加强莞港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多种合作方式,全面深化莞港医疗合作,提升东莞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建议1、加强莞港医疗服务合作的整体规划,推动莞港医疗资源合作和共享平台建设
     补充说明:(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制定合作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法规,打通政策通道,突破医疗制度、市场体系、行业标准、资格互认等这些障碍和限制,保障香港医疗机构参与东莞医疗体系建设的畅顺。东莞和香港之间加强两地的社保协作,确保参保人在两地之间的社保权益得到合理保障。加强两地社保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加强两地社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社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优化社保跨地区转移和接续流程,提高社保服务的协同性和效率。同时,推动两地医师资质互认,可以学习深圳对香港医师的资格认证,共有37位港籍知名医生在2021年8月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可在粤多点执业。(二)构建莞港医疗资源合作和共享平台。以聚焦医疗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良性互动为目标,建立莞港两地医疗机构信息和资源的共融互通。在医疗技术领域方面,进行共享医疗设备资源、远程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领域方面,通过医疗联合体、共同开展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可以参考深圳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与香港大湾区医疗集团在宝安区政府签署共建深港协作医疗联合体的合作协议,通过引入港式医疗服务和国际商保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同时,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医疗卫生跨境协作上提出的内容,可以推进包括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粤港电子病历跨境互通、跨境救护直通车、建立恒常器官移植的互助机制等项目的建设,解决当下跨境转运病患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大湾区医疗效率。在医疗保险领域方面,推动东莞和香港的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例如:共同开发医疗保险产品、提供跨境医疗保险服务等,可以参考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推动跨境医疗费用结算,实现粤港澳保险资源对接共享、互通互认。在医药领域方面,通过共同研发新药、生产药品等,促进医药创新和医药技术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合格医院加入“港澳药械通”医疗机构名单。可以引进临床急需的港澳上市药品和先进性医疗器械,为大湾区港澳同胞及社会患者用药用械提供便利。
      建议2、充分把握行业用人需求,制定特色化人才政策
      补充说明:(一)是加强莞港澳医疗人才联合培养。通过高校合作,推动莞港澳医疗人才联合培养,为莞港澳医疗服务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鼓励东莞和香港的医疗机构互派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到对方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培训和学习,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可参考深圳市与香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获内地认可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方案,与香港协作共建医学专科培训中心,集聚香港和国际一流资源开展医学人才培养交流。(二)出台推行医疗人才专项引进政策。把握医疗服务及相关行业的紧缺人才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人才补贴政策,有效发挥人才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行业紧缺型人才,在子女教育方面可适当倾斜,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解决人才来莞发展的后顾之忧。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可组织开展企业招聘会,为企业招聘搭桥铺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提案者: 连汉森

市医保局(会办)关于对20240114号提案的答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在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因此目前我市参保人在香港就医不符合享受医保待遇条件。
  由于我市与香港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非我市参保的香港公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导,需由香港特区政府制定港人异地就医工作制度。
  关于提案中提到的“加强两地社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社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我市自2021年5月10日上线广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医保平台采取的是省级部署,地市没有单独的信息系统,所有的业务数据都是通过医保平台进行信息流转及交换,建议由上级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市医保局协助推进完成相关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落实国家对香港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推动莞港医疗保险跨境结算,维护香港人员参加医保及享受相关待遇权益。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卫生健康局:
  连汉森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莞港两地医疗服务合作的建议》(第20240114号)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针对建议二“充分把握行业用人需求,制定特色化人才政策”提供材料如下:
  一、实施系列人才政策,增强医疗人才政策支持
  (一)特色人才特殊政策
  根据《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我市符合条件的医疗领域高层次人才均可申请进行认定或评定。对入选的人才,我们给予科研创业、居留入户、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多方面优惠待遇。同时还会给予相应综合保障,如按照人才类别不同,给予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等待遇。自政策实施以来,医疗系统范围内累计认定评定特色人才107人,其中48人次申请特色人才综合保障补贴,涉及金额约60.59万元。
  (二)本科生及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根据《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在我市就业的医疗人才可享受相应补贴。对符合条件来我市见习、实习或实训的人才,给予1000-9000元见习补贴;对我市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按学历、职称、职业资格分别给予最高1-30万元综合补贴;实施能力提升培养资助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以上学位、初级以上职称或二级技师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给予3000-50000元能力提升培养扶持。
  (三)东莞市优才卡政策
  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为在莞就业创业的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公共服务,并设立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贴心服务。自2020年12月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为东莞市人才发放优才卡20046张,其中玉兰卡1340张,莞香卡21386张。
  二、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为企业招聘搭桥铺路
  打造“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品牌,吸引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优秀人才来莞发展。4月25日,我局组织东莞市95家企事业单位赴暨南大学开展2024“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暨“港澳青年才俊荟东莞”湾区巡回招聘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870个,其中用人单位含三甲医院、市属医院、上市及后备上市企业、国企及事业单位等。同步开启为期一个月的线上云聘会,邀请超30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发布招聘职位数1608个,需求人数5594人。同时,联合镇街人社分局分赴成都、西安、桂林、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厦门、汕头等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提供4403个就业岗位。
  三、促进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粤执业
  贯彻落实港澳医师内地医师资格认定、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行医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对具备条件的港澳医师直接认定内地医师资格。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共有9名港澳台医师通过短期行医方式在我市执业(其中香港居民3人、澳门居民2人、台湾居民4人)。
  四、下一步计划
  我局将在人才政策落实、人才招引、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助力我市引进和留住医疗人才。一是加强人才政策的落实工作,简化人才补贴申请条件,优化部门间对接步骤,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满意度;二是继续组织东莞企事业单位赴外市重点高校开展“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系列活动,吸引全国优秀医疗专业人才来莞就业发展;三是加快优才卡修订工作,按照新一轮人才工程要求,加强对周边地市调研,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提升优才服务品质;四是推进“12345-6”人才专线工作,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切实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专此答复。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23日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