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严重的空气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威胁到人民生存的底线。关注空气质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针对近来全国多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空气质量同样堪忧。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着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专家指出,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扬尘产生原因多重,主要来源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房屋拆除作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道路保洁作业、绿化建设和养护作业、裸露泥地等。到处都是产生扬尘的源头,房屋拆除,几乎没有任何措施控制扬尘;建筑工地堆放的砂石、建筑垃圾、裸露地皮;运送沙土的工程车辆没有密封措施,任其风吹或洒落;建构筑物拆除后原场地久置不用,也不做任何防尘措施。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建筑垃圾 (工程渣土)的“堆场”。综上所述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完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机制和责任体系。重拳持续整治扬尘污染,真正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建最佳宜居城市的根本保障。
灰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由于灰霾中的大气气溶胶大部分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此外,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灰霾天气增多,肺癌发病率30年增长了7倍,形成灰霾的是肉眼看不见的超微颗粒,这些微粒在空气中难以沉积下来,即便是下雨刮风的时候,灰霾仍然是存在的。这些超微颗粒是人的鼻腔没法过滤的,人民整天生活在污染的空气环境下,我们每天就好像吸尘机一样,灰霾会直接进入肺泡刺激肺部发生炎症,长期下去就可能引发肺癌。生命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对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抵抗力差的青少年、老年人发病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生活负担。
办 法: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府、企业和公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环境、保护空气质量从每个人做起。
二、加强管理。明确责任部门,避免推诿扯皮。部门应当责任到人,采用点面结合的负责制。协调并将责任落实到市有关建设部门、市房产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对一些污染企业要实施动态重点监控,市政府要成立专门督导组,定期检查各部门工作情况;对没有办理环保手续和达标无望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对新上项目,要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其中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使企业普遍抱有侥幸心理,擅自排放、超标排放现象较为普遍;要加大力度消除污染源,对于煤电和燃机电厂,要尽快推进脱硫改造,推进加速实施油改气工程,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和核电等清洁能源,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标准控制扬尘,继续加强对建筑工地、市政施工工地、裸露土地、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三、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加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工作等工作,提高治理的效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就环保部门采用的空气质量标准只纳入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种指标,而监测灰霾至少需要纳入PM2.5、PM10、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等指标。建议还要加强多几个灰霾监测站,监测要做到科学与实事求是,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标准,数据要准确,不可以瞎报,瞒报。
四、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气污染治理涉及民生、民本,是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美好新广东的必然选择。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大气污染治理,匹夫有责”形成共识,使全社会下大决心抓大气污染治理。全民动员,加强监督。要充分发挥网络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各种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要建立严重污染企业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要鼓励群众对环保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对举报属实的个人,政府部门给予重奖,对提出好建议的,也可以得到奖励。
五、提高市政工程准入门槛,加大施工单位管理成本,招标管理部门在招标文件中应该考虑企业这部分的投入。对承接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相关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证书,否则不允许参加市政工程投标活动。建筑工地现场四周应设置1.8米以上围墙,工地主要道路应该硬化并保持清洁,出口处应该设置冲洗设施,运输车辆驶出现场前应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严禁带尘带土出场;施工过程应设置密目网,防止和减少物料、渣土和垃圾外溢;物料和垃圾应密闭运输,严禁凌空抛撒、野蛮装卸;施工土方和水泥、石灰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料堆应严密遮盖或在库房内存放;工地应设立临时密闭式垃圾堆,堆放不能及时清运的垃圾、渣土;一次性浇注混凝土量在3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砂浆应当使用散装水泥,现场搅拌设备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不留空间和时间上的死角。执法责任部门要对全市所有可能造成扬尘地点进行排查,每个点都应有专人负责,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避免夜间(尤其是下半夜)违规现象的发生。
六、将资源节约、能源和空气质量的保护列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并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参照东莞市“文明单位”等评选办法,将以上内容也纳入先进单位考核体系,污染企业严禁参加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