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除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是经济发展新动能。东莞市对标“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也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去年7月,更荣获“中国潮玩之都”称誉。从“制造莞”到“潮流莞”,东莞文旅也逐渐出圈。
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9亿元,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9.23亿元,文旅带来的综合效益在社会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但面对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文旅越来越“卷”的情况,要打造东莞文旅品牌、力争2026年全市年旅游总收入超680亿元,我市的文旅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和品牌影响力仍需优化、提升。
在文旅方面,得益于东莞的港澳资源优厚,也早与香港、澳门建立了交流合作基础,香港和澳门文旅产业特色鲜明、创意文化基础强,同时,港澳作为内地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桥梁,东莞应该抓住平台和时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文旅产业的合作,推动我市文旅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1、在艺术节庆、演艺娱乐、会展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提升东莞文旅多元化,推动东莞演出经济、发展商务休闲旅游
补充说明:要适应文旅市场发展,东莞在传统文化、生态游览、潮玩购物的文旅产业上还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提升文旅多元化。香港、澳门拥有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也不乏国际级的文化艺术机构和品牌,演艺娱乐方面产业相对成熟。东莞可分别与港澳深入对接,一可为港澳大型艺术节庆活动承办分会场、开发莞港澳文化周;二可参考类似澳门打造“演艺之都”的经验模式,适当放开娱乐演出审批机制,推动东莞的演出经济,做到一场演出、带动一座城的旅游消费,提高东莞艺术演出和旅游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展览、会议、考察访问的活动增多,会展产业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不容忽略。以“亚洲最佳会议城市”的澳门为例,在会展、会议工作场景前后,串联酒店住宿、餐饮、购物、伴手礼、周边旅游推介等增加消费,东莞也可抓住“旅游+会展”的市场、参考其全链模式,提高“过夜率”、提高“深度游”,也可借鉴港澳优秀的会展运营理念和模式,吸引国际展会、会议的商旅市场,通过发展商务休闲游、拉动综合经济效益。
建议2、加强与港澳文旅人才的交流,提高东莞文旅高质量供给
补充说明:文旅人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莞市聚焦文化人才引育,除了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需要拓展文旅人才的发展战略视野,促进跨领域、区域交流。香港、澳门文化创意基础好,审美和运营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势,因此,东莞或可借鉴香港、澳门在传统旅游人才培养上所积累的丰富教学和实操经验,积极与港澳两地的文旅部门、企业合作,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共同创作文旅项目。除了学习,也可反向吸引港澳文旅的青年人才来莞发展,建议可拟推出为港澳青年而设的东莞工业旅游体验,或以东莞本地青年“一带一”形式,边实地游览边介绍东莞文旅项目。
建议3、拓展宣传渠道,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提高东莞文旅品牌内外影响力
补充说明:在拓展东莞文旅传播的层面和渠道上,建议线下、线上双管齐下,可开展东莞文旅IP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通过作客联动,先在大湾区内展示东莞文旅品牌。其次,充分运用好港澳中西文化交汇与对外窗口的区位优势,携手香港、澳门,推动东莞文旅通过数字化走向世界,可尝试在港澳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网红自媒体、或者国际性旅游攻略资讯网站上发布、宣传东莞文旅项目,加深东莞文旅在港澳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印象,为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做好品牌传播基础,通过国际市场推动东莞的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