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除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是经济发展新动能。东莞市对标“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也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去年7月,更荣获“中国潮玩之都”称誉。从“制造莞”到“潮流莞”,东莞文旅也逐渐出圈。
  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9亿元,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9.23亿元,文旅带来的综合效益在社会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但面对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文旅越来越“卷”的情况,要打造东莞文旅品牌、力争2026年全市年旅游总收入超680亿元,我市的文旅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和品牌影响力仍需优化、提升。
  在文旅方面,得益于东莞的港澳资源优厚,也早与香港、澳门建立了交流合作基础,香港和澳门文旅产业特色鲜明、创意文化基础强,同时,港澳作为内地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桥梁,东莞应该抓住平台和时机,进一步深化与港澳文旅产业的合作,推动我市文旅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1、在艺术节庆、演艺娱乐、会展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提升东莞文旅多元化,推动东莞演出经济、发展商务休闲旅游
      补充说明:要适应文旅市场发展,东莞在传统文化、生态游览、潮玩购物的文旅产业上还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提升文旅多元化。香港、澳门拥有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也不乏国际级的文化艺术机构和品牌,演艺娱乐方面产业相对成熟。东莞可分别与港澳深入对接,一可为港澳大型艺术节庆活动承办分会场、开发莞港澳文化周;二可参考类似澳门打造“演艺之都”的经验模式,适当放开娱乐演出审批机制,推动东莞的演出经济,做到一场演出、带动一座城的旅游消费,提高东莞艺术演出和旅游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展览、会议、考察访问的活动增多,会展产业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不容忽略。以“亚洲最佳会议城市”的澳门为例,在会展、会议工作场景前后,串联酒店住宿、餐饮、购物、伴手礼、周边旅游推介等增加消费,东莞也可抓住“旅游+会展”的市场、参考其全链模式,提高“过夜率”、提高“深度游”,也可借鉴港澳优秀的会展运营理念和模式,吸引国际展会、会议的商旅市场,通过发展商务休闲游、拉动综合经济效益。
      建议2、加强与港澳文旅人才的交流,提高东莞文旅高质量供给
      补充说明:文旅人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莞市聚焦文化人才引育,除了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需要拓展文旅人才的发展战略视野,促进跨领域、区域交流。香港、澳门文化创意基础好,审美和运营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势,因此,东莞或可借鉴香港、澳门在传统旅游人才培养上所积累的丰富教学和实操经验,积极与港澳两地的文旅部门、企业合作,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共同创作文旅项目。除了学习,也可反向吸引港澳文旅的青年人才来莞发展,建议可拟推出为港澳青年而设的东莞工业旅游体验,或以东莞本地青年“一带一”形式,边实地游览边介绍东莞文旅项目。
      建议3、拓展宣传渠道,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提高东莞文旅品牌内外影响力
      补充说明:在拓展东莞文旅传播的层面和渠道上,建议线下、线上双管齐下,可开展东莞文旅IP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通过作客联动,先在大湾区内展示东莞文旅品牌。其次,充分运用好港澳中西文化交汇与对外窗口的区位优势,携手香港、澳门,推动东莞文旅通过数字化走向世界,可尝试在港澳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网红自媒体、或者国际性旅游攻略资讯网站上发布、宣传东莞文旅项目,加深东莞文旅在港澳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印象,为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做好品牌传播基础,通过国际市场推动东莞的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案者: 何颖贤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台港澳事务局:
  何颖贤委员在东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与港澳文旅产业合作,推动我市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0102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港澳文旅人才引留力度
  (一)实施系列人才补贴政策。实施惠及港澳文旅人才的本科生及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等人才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人才发放奖励补贴,吸引更多文旅人才来莞留莞,为文旅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二)实施东莞市优才卡政策。实施《东莞市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为包括港澳文旅人才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公共服务,并设立东莞市优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贴心服务。同时以优才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在全市政务中心分批次建设基层优才服务区,推进优才服务延伸至基层。2023年6月,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完成优才服务区建设,初步形成“1+33”市镇两级优才服务体系。
  二、举办招才引智品牌活动,吸引港澳文旅人才
  2024年4月25日,组织我市95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到广州暨南大学参加2024“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暨“港澳青年才俊荟东莞”湾区巡回招聘会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870个,现场共收到简历2135份,初步达成意向457人。线上云聘会邀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OPPO、vivo等305家东莞优质用人单位参加。截至5月20日,发布招聘职位数1608个,需求人数5594人,共收到线上投递简历7931份,线上浏览关注38924人次。此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与暨南大学签署了全市首批校地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校地合作协同联动效应,帮助我市文旅等各类企业招揽更多港澳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市人社局将在人才政策落实、人才招引、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助力我市引进和留住包括港澳文旅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一是加强人才政策的落实工作,简化人才补贴申请条件,优化部门间对接步骤,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满意度;二是持续开展“校园东莞日”等招才引智活动,打响活动品牌,建立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来莞发展;三是加快优才卡修订工作,按照新一轮人才工程要求,加强对周边地市调研,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提升优才服务品质;四是推进“12345-6”人才专线工作,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切实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五是创新打造人才交流平台,拟在重点链主企业探索建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围绕基础设施、服务机制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要素,打通重点链主企业的人才服务生态链,使更多高端人才、优质资源、重大项目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落地,助推我市经济发展建设。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14日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市人社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