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作为我国制造业重镇,长期以来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消费电子制造业方面,凭借其完善的产业配套、高效的生产能力和良好的商业环境,东莞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结构和技术发展的演变,传统的消费电子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 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 %;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和配套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与消费电子类配套产品相比,车规级产品对可靠性、耐用性、抗干扰性等要求非常严格,进入门槛较高。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类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和用户粘性强等显著优势。
基于东莞市在消费电子制造业方面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基础,特别是在精密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中的明显优势,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东莞的传统优势可以转化为汽车电子、电池技术、车载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潜力。此外,东莞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交通便利,为汽车配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一些本地的民营企业已经在车规级产品配套方面进行了布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抓住这一转型机遇,继续推动东莞市生产制造企业从为消费电子产业配套向为汽车产业配套的升级,成为实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重要抓手,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与投资引导
为促进汽车配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长期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引导投资、税收减免、以及提供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我市现有消费电子产业配套企业投资转型汽车产业配套领域;对于企业首个(或重大)汽车配套订单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贴或奖励,进一步激励企业转型和发展。
二、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协同发展
支持和鼓励消费电子产业配套企业进行产业链的纵深和横向跨领域发展,如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建立与车企及其各级供应商的联系,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整合;通过搭建产业联盟、合作平台,或组织行业峰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汽车配套企业间共享市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管理经验,加强产业链内部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三、开展汽车用配套产品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车规级产品关键材料、器件、模组、软件以及可靠性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启动实施东莞市车规级产品科技专项,为车规级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和市场应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市场推广和对接服务
积极对外推广我市汽车配套产业,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支持企业参加汽车相关类专业展会,并予以一定补贴;政府出面组团式组织我市企业与车企及其各级供应商展开对接,为企业进入车厂供应商体系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车厂审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建设汽车产业配套产品生态系统
积极鼓励企业引进与汽车配套领域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产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汽车配套产品的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并将相关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开展车规级产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实现与车企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推动企业完成研究开发到实现应用关键“跳跃”。